<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小儿内科简介

儿童内科于2004年6月成立,多年来不断选送骨干医务人员到上海复旦儿科医院、重庆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小儿神经专业临床与电生理技术,利用医院的检验、影像等技术平台,我科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对儿童癫痫及相关的发作性疾病、神经肌肉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小儿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脑瘫、神经遗传变性病及代谢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神经内科设有神经电生理室,拥有先进的辅助设备,如进口数字化脑电图机、经颅多普勒仪等,可以开展儿童常规脑电图、剥夺睡眠脑电图、长程脑电图监测、24小时视频脑电监测、儿童经颅多普勒等技术。

展开

科室医生

(共10位)
查看更多>>
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智力低下、多动症、抽动症、儿童矮小、性早熟儿童发育行为及儿童精神心理问题。
擅长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擅长儿童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诊治
对儿童哮喘的防治及小儿纤维支气管镜运用有一定研究
在消化系统疑难病、危重病例的诊治方面具有较强的处治能力
小儿肠炎、小儿肥胖症、小儿消化性溃疡、小儿贫血、小儿积食、小儿急性喉炎、小儿海鲜过敏、小儿尿石症、小儿疝气个人成就
对小儿癫痫及相关发作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肌肉病、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遗传病和代谢病、脑血管病、血管性头痛、脑瘫、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障碍、睡眠障碍及其他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小儿癫痫及相关发作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肌肉病、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遗传病和代谢病、脑血管病、血管性头痛、脑瘫、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障碍、睡眠障碍及其他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小儿难治性肺炎、反复喘息/慢性咳嗽、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儿童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脸部整形需要多少钱

脸部整形一般需要5000元到50000元,实际费用受到手术类型、医院等级、医生资质、麻醉方式、术后护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钱瑾
钱瑾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鼻咽癌是怎么引起的

鼻咽癌可能由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长期接触致癌物质、饮食习惯不良以及慢性鼻咽部炎症等原因引起。1、EB病毒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病毒是鼻咽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该病毒感染后可能长期潜伏在鼻咽部上皮细胞内,通过干扰细胞正常调控机制导致癌变。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高发区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2、遗传因素:家族聚集...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鼻咽癌可以吃羊肉吗

鼻咽癌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羊肉。羊肉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有助于改善贫血和增强体质,但需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辛辣刺激,同时需结合个体消化功能、治疗阶段及中医体质辨证综合判断。1、营养需求:鼻咽癌患者因放化疗易出现营养不良,羊肉作为优质蛋白来源可辅助维持肌肉量。建议选择瘦羊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0-100克,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促进铁吸收。2、治疗阶段:放疗期间口腔黏...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鼻咽癌的分期是什么

鼻咽癌分期主要采用TNM系统,分为I期早期、II期局部进展期、III期区域扩散期和IV期远处转移期。分期依据包括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及远处转移M情况。1、I期:肿瘤局限于鼻咽部,未侵犯周围组织或淋巴结T1N0M0。此阶段肿瘤体积较小,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仅表现为单侧鼻塞或涕中带血。治疗以放疗为主,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早期发现可通过鼻咽镜活检确诊,影...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鼻咽癌转移有哪些情况

鼻咽癌转移主要包括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和脑转移五种情况。1、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可达60%-80%。癌细胞通过淋巴管扩散至同侧颈深上组淋巴结,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质地硬且活动度差。晚期可能出现双侧或多组淋巴结融合。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治疗需结合放化疗和靶向治疗。2、骨转移:约20%-30%晚期...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鼻咽癌得做什么检查

鼻咽癌确诊需进行鼻咽镜检查、影像学检查、EB病毒血清学检测、病理活检及颈部淋巴结检查五项核心检查。1、鼻咽镜检查:鼻咽镜分为间接鼻咽镜和电子鼻咽镜两种,可直接观察鼻咽部黏膜病变。电子鼻咽镜能放大图像并留存记录,对早期微小病灶检出率更高。检查前需空腹4小时,过程中可能引发轻微恶心感。2、影像学检查:增强MRI是鼻咽癌分期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肿瘤范围及颅底侵犯情况...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6个多月胎动频繁是什么原因

6个多月胎动频繁可能与胎儿活跃期、孕妇体位变化、外界刺激、胎儿缺氧、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有关。胎动频繁是孕期常见现象,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生理表现,但部分情况可能与病理因素相关。 1、胎儿活跃期 孕20-32周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胎动频率可能明显增加。胎儿在母体内有固定的活动周期,通常在孕妇进食后或夜间更为活跃。这种生理性胎动频繁通常表现为短暂、有规律的肢体运动,无须特殊处理。孕妇可通过记录胎动次数监测胎儿状态,每日固定时间静卧计数1小时,正常值为3-5次/小时。 2、孕妇体位变化 孕妇突然改变体位可能刺激胎儿活动,如从坐位转为平躺时,子宫空间变化会引发胎儿反射性运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可能导致胎儿通过频繁胎动调整体位。建议孕妇避免突然的体位转换,侧卧位能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助于维持胎盘血供稳定。日常可进行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3、外界刺激 声音、光线或触摸等外界刺激可能引起胎儿反应性胎动。高分贝噪音、强光照射腹部或孕妇情绪激动时,胎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会导致活动增多。建议保持安静舒适的居家环境,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源。与胎儿互动时应采用轻柔的触摸方式,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10分钟。 4、胎儿缺氧 胎盘功能异常、脐带绕颈等情况可能导致胎儿缺氧,表现为急促、无规律的剧烈胎动。这种病理状态常伴随胎心率异常,通过胎心监护可发现基线变异减少或晚期减速。孕妇如察觉胎动突然加剧后减少,或胎动模式明显改变,需立即就医检查。临床可能采用吸氧、左侧卧位或硫酸镁注射液等治疗措施。 5、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血糖水平过高会使胎儿处于高代谢状态,引发持续性胎动频繁。这种情况多伴有孕妇多饮多食、羊水过多等症状,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确诊。控制血糖是主要干预手段,包括调整饮食结构、适量运动,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注射液。定期监测血糖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至关重要。 6、母体贫血 孕妇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胎盘供氧能力下降可能刺激胎儿代偿性活动增加。贫血引起的胎动频繁多伴有孕妇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明确诊断。轻中度贫血可通过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补充,配合维生素C片促进铁吸收。重度贫血需住院输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 建议孕妇建立规律的胎动记录习惯,选择每天固定时段静卧计数。正常胎动频率为每小时3-5次,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20次或突然增加50%以上应及时就诊。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铁等营养素,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出现胎动异常时可通过改变体位、轻柔抚摸腹部等方式初步观察,无效者需立即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排除病理因素。
张向宁
张向宁 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