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市人民医院

小儿内科简介

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科自上世纪50年代组建,目前集医、教、研一体,整体水平跻身全省先进行列。1953年1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成立,12月开设儿科门诊。1955年正式成立儿科病房,当时床位数6张,1956年增设至9张床。从此,儿科的发展开始步入轨道。上世纪70年代中期,儿科病房搬至得胜沙住院楼三楼。1989年迁至海甸岛新建的内科大楼五楼。1995年成立新生儿病区,2005年建立了重症抢救室。2008年6月,正式在原有病房的基础上建立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共54人,其中医师18人,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1人。有博士(后)1人,硕士1人,在读硕士2人。现有最多床位数为63张,分为NICU、PICU、普通病区及感染病区。其中NICU12张床位,PICU4张床位。业务范围覆盖了儿内科的各系统疾病。2010年儿科病房迁至新医疗大楼,仍设置普通病区、感染病区及新生儿病房、PICU。其中新生儿病房将分为重症病房(NICU)、亚重症病房及新生儿感染病房,共25张床位。PICU将有8~10张床位,其中2~3张床位准备为儿童重症传染病监护室。
  特色医疗:新生儿室,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疑难病诊治,小儿康复中心。

展开

科室医生

(共11位)
查看更多>>
儿科临床。
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颅内感染及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呼吸内科系统病症的诊治,尤其是小儿哮喘病的诊治。
小儿神经病学、儿童发育行为障碍及儿童保健。
诊治儿童癫痫、小儿脑瘫、儿童多动症、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
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及危重症的抢救工作,专业特长于新生儿疾病、儿童哮喘、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儿童保健和儿童营养性疾病。
儿童急救、新生儿疾病及儿科临床。
小儿脑瘫、癫痫、多动症、抽动症等。
新生儿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新生儿疾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儿童保健及儿童营养指导。
儿童心血管病重(先天性心脏及心律失常、心肌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哮喘、各种支气管肺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儿童保健。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临床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三期,疾病进展从惰性状态逐步向急性白血病转化。1、慢性期:慢性期是疾病最稳定的阶段,通常持续3-5年。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粒细胞异常增殖但分化相对正常,常见乏力、脾肿大等症状。此期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常>50×10⁹/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降低,骨髓象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增生。90%患者通过染色体检查可...
孟莉
孟莉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前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常见前兆包括持续性疲劳、低热盗汗、腹部饱胀感、体重下降及脾脏肿大。这些表现与白细胞异常增殖、脾脏受累等因素相关。1、疲劳乏力:约60%患者以不明原因疲劳为首发表现,与白血病细胞大量消耗能量、贫血等因素有关。疲劳感常持续数周且休息难以缓解,可能伴随活动后心悸。需通过血常规检查鉴别缺铁性贫血等疾病。2、低热盗汗:37.5...
孟莉
孟莉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能由基因突变、电离辐射、化学物质接触、遗传易感性及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1、基因突变:费城染色体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改变,由9号与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导致酪氨酸激酶持续活化。这种突变促使粒细胞异常增殖,约95%患者可检测到该变异。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可通过抑制异常激酶活性控制病情。2、电离辐射:长期接触X射线、γ射...
孟莉
孟莉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怎么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通过靶向治疗、干扰素治疗、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试验参与等方式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通常由BCR-ABL融合基因突变、放射线暴露、化学物质接触、遗传易感性、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1、靶向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核心治疗手段,伊马替尼作为一线药物可特异性抑制BCR-ABL蛋白活性,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用于耐药病例。这类药物需持续终身服用,治疗...
孟莉
孟莉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检查指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检查指标主要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染色体分析、融合基因检测和脾脏影像学检查。这些指标可帮助确诊疾病、评估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1、血常规:血常规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础筛查项目。典型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常超过2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能出现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在早期可能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贫血或血小板...
孟莉
孟莉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