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该注意些什么呢
中耳炎患者需注意避免耳道进水、禁止自行掏耳、控制鼻咽部感染、保持环境干燥、遵医嘱规范用药。中耳炎是累及中耳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 1、避免耳道进水 洗澡或游泳时建议使用防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耳道加重感染。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者更需严格防水,否则可能引发剧烈疼痛或颅内并发症。若意外进水可用无菌棉签轻轻吸附外耳道口水分,切勿深入掏挖。 2、禁止自行掏耳 尖锐物品掏耳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导致细菌感染扩散。耳道瘙痒时可用75%酒精棉球擦拭外耳道,化脓性分泌物需由医生用吸引器清理。自行使用挖耳勺可能将脓液推入中耳腔,加重炎症反应。 3、控制鼻咽部感染 及时治疗鼻炎、鼻窦炎及扁桃体炎,避免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儿童腺样体肥大者需评估手术指征,减少咽鼓管功能障碍风险。 4、保持环境干燥 潮湿环境易滋生霉菌,加重中耳炎症状。建议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使用除湿机或空调除湿功能。避免长期佩戴入耳式耳机,出汗后及时擦干耳周皮肤,选择透气性好的枕套床品。 5、规范用药管理 细菌性中耳炎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可改善咽鼓管水肿,但禁止长期使用。滴耳液使用前需温暖至体温,用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 中耳炎急性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海鲜等发物,适量增加维生素A和锌的摄入有助于黏膜修复。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用力擤鼻、打喷嚏或乘坐飞机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若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头痛、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颅内并发症。康复期间定期复查耳内镜和听力检查,慢性中耳炎患者每年需进行1-2次耳科专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