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
选择科室
X

医院动态 更多>

齐心携手谋共建,教学相长共发展

2014年7月29日下午两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共建实习医院揭牌仪式在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六楼会议室举行。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教务处处长何文忠等大学相关领导,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陆文、副主任张伟胜以及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相关领导共同出席了揭牌仪式,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何文忠主持了揭牌仪式。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王亚光院长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林勋院长分别介绍医院和护理学院情况;上海中医药大学胡鸿毅副校长与虹口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陆文主任揭牌并讲话。胡鸿毅副校长指出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虹口区已有良好合作基础,相信此次双方的合作必将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护理学科医教研事业的全面发展。陆文主任讲话中指出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担负着辖区内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康复、精神卫生健康宣教、心理咨询等任务;在医学教研等各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相信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实习带教中也能做到医教结合、教学相长,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会议中,双方就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合作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本次实习医院的揭牌,开启了彼此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新里程,开创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纪念建党93周年,自觉践行焦裕禄精神

2014年6月19日中午,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组织召开了简朴而有意义的纪念建党93周年党员座谈会。医院党支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精神科的内观疗法运用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何谓“内观”,就是从内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会慢慢消失,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内心祥和与和谐。医院党支部利用“内观疗法”的原理,制定了《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内观活动实施方案》,为每次内观活动确定主题,并预设好三个问题,让全体党员冥想,再大家交流感受、心得。此次纪念建党93周年党员座谈会,医院党支部以重点学习焦裕禄精神为主,提出了“焦裕禄精神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我是一个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吗?”、“查找自身不足之处,我有哪些方面是应该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的三个问题让全体党员冥想、思考,然后大家进行心得、体会、感受交流。有的党员谈到,学习了焦裕禄精神,观看了焦裕禄电影,非常震撼,他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大公无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有的党员谈到,焦裕禄在兰考县只待了短短一年多,却得到了兰考县人民的强烈爱戴,他的人格魅力、领导的艺术性,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党员谈到,焦裕禄实实在在做事、面对困难不服输、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每位党员都踊跃发言,谈体会、谈感受,最后大家纷纷表示,对照焦裕禄精神,自身还存在很大差距,作为服务型单位,我们为病人服务好了没有?是否真正为病人提供了方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时时刻刻地拿来对照一下、自省一下,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提高我们为病人服务的能力。

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社会民生

今天(4月11日)上午,在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会议室举行了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共建实习基地签约仪式。会议由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王亚光主持。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赵芳、虹口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敏共同揭牌,庆祝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成为第一家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共建实习基地的区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社会工作建设已具有国际化、专业化的引领示范水平。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也于2012年率先成立精神卫生医务社工部,这几年社工团队在院内与社区已经开展了“舒缓病房介入”、“社会工作个案介入”、“无家属照顾患者互助小组”等项目。此次在签约会议上,共建双方均期望借助实习基地这一平台,提升医、教、研水平,并探索社会工作新路径,开拓和发展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新模式、新项目,提升精神卫生工作的服务能力,填补国内社工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推动社会民生工作。

提升与发展

2014年5月12日中午时分,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召开了主题为《提升与发展》的“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暨明星护士表彰大会。“院长、书记来献花了!”只见院长王亚光、书记薛志强、副院长汪作为三人手捧玫瑰花,为每一位参加庆祝活动的护士献上最诚挚的祝福,护士们也纷纷与院领导合影,记录下这温馨的时刻。在大会上,王院长代表医院感谢护士们的辛勤付出,同时对护理部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极大肯定,并表示医院将来的发展与建设,更需要护士们倾力相助。之后,院领导们又对医院第三届明星护士们进行了表彰,并为她们佩戴上了闪亮的明星护士徽章。之后,护士们以充满优美、感性、自信、活力的表演向大家展示了新时代的白衣天使形象,而病区的康复者们也首次登台亮相,为护士们送上节日的诗歌《护士礼赞》,包含深情的表演感动了全场观众,也赢得了最激烈的掌声。护士的工作繁琐而细致,护士的付出无私又伟大。在这快乐的日子里,我们的白衣天使们还惦记着那些生活困难的患者,一场由护理部与医院工会发起的爱心捐助活动也因此诞生,医院职工们积极响应,以捐款、捐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护理部主任周雪美说:“有些病人生活非常困难,我们将竭自己所能帮助到他们。”庆祝活动结束了,护士们仍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让我们带着诚挚的心,道上一句:“大家辛苦了!”

同行舒心路,共筑虹口梦

2014年3月30-31日国际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论坛暨第四届中澳全科医学高级师资(骨干)培训班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广东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和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联合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王斌副局长、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校长首席教授兼校长办公室执行主任和国际学术发展副主席谢恩·托马斯教授等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的近300名嘉宾、专家和全科医生参会,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汪作为博士受邀作主题发言。本次会议分国际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论坛主题发言、中文版《全科医学之心理健康》新书发布会和第四届中澳全科医学高级师资(骨干)培训班三部分内容。在开幕式上,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副校长里昂·皮特曼教授通过视频致辞,王斌副局长、谢恩·托马斯教授、以及《全科医学之心理健康》原著主编墨尔本大学纳赛尔全球健康研究所格兰特·布拉斯基教授、《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韩建军社长等现场致辞。开幕式后三位嘉宾受邀作主题发言。王斌副局长作题为《心理健康的全科医学之路》精彩报告,她以全科医生日常工作遇到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析全科医学中心理卫生知识的重要性,倡议全科医生做好心理健康的守门人;格兰特·布拉斯基教授介绍了澳大利亚全科医学中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并通过与中国全科医生的现场互动,让参会者深刻体会到掌握心理疾病知识的重要性。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汪作为副院长的主题发言为《同行舒心路,共筑虹口梦》,他重点介绍了虹口区心理卫生进社区工作的背景、实施方案和成效、以及面临困境和今后举措等,获得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会后王斌副局长、格兰特·布拉斯基教授等又主动与汪作为副院长进行了深入讨论。虹口区于2008年成为全国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危机干预试点(为全国四个试点区之一),在区政府和区卫生计生委等领导下,由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负责具体落实,正式启动“心理卫生进社区”项目。项目开展6年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培训、高危人群干预、课题项目引导、心理卫生服务团队建设等重要举措,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不断提升,社区全科医生对于心理疾病的识别率和转诊率稳步提高,心理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更好地推动了虹口区和谐社会建设和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主办上海抑郁与焦虑障碍论坛

为加强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抑郁与焦虑的识别率、对患者及时进行干预、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2014年3月26日上午,由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上海抑郁与焦虑障碍论坛如期举行。论坛邀请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候任委员施慎逊教授、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张伟胜副主任、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王亚光院长作论坛致辞,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方贻儒教授作了《焦虑性抑郁的诊断和治疗》的演讲,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理科申远主任报告了《从DSM-5看医学不能解释的症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孙锦华主任报告了《儿童情绪障碍的临床诊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夏卫萍博士介绍了《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和儿童双向障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李则挚博士介绍了《卒中后疲劳的新认识》,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汪作为博士介绍了《中国双向抑郁治疗现状及指南依从性》。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病房和社区的医务人员、虹口区各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防医生参加了本次培训学习。近年来,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在临床医疗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2012年医院的心境障碍专科又被列入“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此次上海抑郁与焦虑障碍论坛的召开大大促进了心境障碍专科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区域发展。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医疗安全有保障

为了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医务科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医院的内科专家曹微主任围绕临床实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理,并结合临床案例教授大家合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及经验,让大家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其应尽的职责,我们应不断努力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避免细菌耐药、抗药等情况发生,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做到医疗可持续发展。

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主办上海抑郁与焦虑障碍论坛

为加强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抑郁与焦虑的识别率、对患者及时进行干预、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2014年3月26日上午,由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上海抑郁与焦虑障碍论坛如期举行。论坛邀请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候任委员施慎逊教授、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张伟胜副主任、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王亚光院长作论坛致辞,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方贻儒教授作了《焦虑性抑郁的诊断和治疗》的演讲,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理科申远主任报告了《从DSM-5看医学不能解释的症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孙锦华主任报告了《儿童情绪障碍的临床诊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夏卫萍博士介绍了《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和儿童双向障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李则挚博士介绍了《卒中后疲劳的新认识》,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汪作为博士介绍了《中国双向抑郁治疗现状及指南依从性》。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病房和社区的医务人员、虹口区各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防医生参加了本次培训学习。近年来,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在临床医疗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2012年医院的心境障碍专科又被列入“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此次上海抑郁与焦虑障碍论坛的召开大大促进了心境障碍专科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区域发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太子参泡水喝的功效

太子参泡水喝具有补气生津、健脾益肺、增强免疫等功效,适合气阴两虚、体倦乏力的人群饮用。太子参是五加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药性平和,可长期适量服用。
王志学
王志学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脏支架手术多少钱

手术的价格高根据具体的病情和选择的支架来看。一枚国产支架需要2-3万元作业,一枚进口支架需要3万元左右。手术过程是通过造影结果来查看是否需要手术,手术主要是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条通路。
姜睿
姜睿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晕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晕倒又被称作晕厥,是—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晕倒可以引起暂时性的知觉丧失。男女的发病比例几乎是相等的。引起晕倒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原因有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的晕厥、脑源性的晕厥还有直立位低血压性晕厥等。
杜志刚
杜志刚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室壁瘤如何保守治疗

室壁瘤保守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监测,常用方法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限制钠盐摄入以及控制血压和心率。1、药物控制: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能改善心室重构;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自行...
李云
李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无症状室壁瘤预后如何

无症状室壁瘤多数预后良好,但需定期监测心脏功能。预后主要与瘤体大小、位置、基础心脏病、并发症风险、随访管理等因素相关。1、瘤体大小:直径小于5厘米的室壁瘤通常稳定性较高,破裂风险低于3%。随着瘤体增大,心肌壁张力增加,可能逐渐影响心脏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每6-12个月测量瘤体变化是必要的监测手段。2、解剖位置: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因心肌较厚且承受压力较小,预后...
李云
李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室壁瘤的手术费用怎么样

室壁瘤手术费用一般在5万元至15万元之间,实际费用受到手术方式、医院等级、地区差异、术后护理、并发症处理等因素的影响。1、手术方式:室壁瘤手术主要包括直视下修补术和介入封堵术两种。直视手术需开胸或胸腔镜操作,费用较高8万-15万;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封堵缺损,创伤小但材料费昂贵5万-12万。不同术式对麻醉、耗材及住院时长的需求差异显著影响总费用。2、医院等级:三...
李云
李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幽闭空间恐惧症怎么办

幽闭空间恐惧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暴露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方式治疗。幽闭空间恐惧症通常由遗传因素、创伤经历、大脑结构异常、焦虑障碍、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幽闭空间恐惧症的主要干预手段,通过与专业心理医生建立信任关系,逐步分析恐惧源并建立应对机制。支持性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表达内心焦虑,精神动力学治疗能挖掘童年潜在创伤。团体治疗可借助同伴支持减少孤独感,家庭治疗则改善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 2、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片、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调节神经递质,阿普唑仑片等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快速缓解急性发作。用药期间需定期评估疗效与副作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药物需配合心理治疗使用,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弹。 3、暴露疗法 在治疗师监护下从想象暴露开始,逐步过渡到真实密闭环境接触。采用分级暴露模式,先接触电梯等低强度场景,再尝试机舱等高焦虑环境。每次暴露后记录焦虑水平变化,通过重复进行降低敏感度。需注意避免过早接触高强度刺激导致治疗中断。 4、认知行为疗法 识别对密闭空间的灾难化认知如窒息恐惧,通过行为实验验证其真实性。学习区分现实威胁与主观焦虑,用理性思维替代自动负性想法。配合呼吸训练等应对技能,打破回避行为与恐惧强化的恶性循环。通常需要12-20次系统治疗才能重建认知模式。 5、放松训练 渐进式肌肉放松可降低躯体化症状,腹式呼吸练习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冥想训练帮助转移对生理反应的过度关注,生物反馈技术提供可视化的放松效果。日常坚持练习可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在预感焦虑发作时及时启动放松程序。 幽闭空间恐惧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物摄入。尝试在安全环境中逐步接触低强度密闭空间,如先练习短时间关闭浴室门。记录每次焦虑发作的诱因和应对过程,参加正念减压课程有助于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须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帮助,避免因长期回避行为导致社会功能退化。
杨乐金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