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17 12:00
黑芝麻真的是一件好事,所以很多人会在日常生活中吃一些芝麻,但很多人发现虽然他们通常吃很多芝麻,但吃太单调,所以今天小化妆给你十种吃芝麻的方式,我相信你会让自己吃更多的芝麻模式,更美味。那么,吃黑芝麻的方法是什么呢?
1、芝麻连皮一起吃不容易消化。压碎后,不仅有迷人的香气,而且有助于人体吸收。将磨碎的芝麻粉与蜂蜜混合,涂在面包上或放入沙拉酱中,可获得的芝麻好处。
2、核桃+黑芝麻:提高睡眠质量,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具体吃核桃配黑芝麻,捣成糊状,睡前服用15克,效果非常明显。
3、芝麻糖包:我不会谈论包子的过程。馅料的方法是你不必把芝麻炒得太熟。如果你有一点味道,关掉火,用小火炒芝麻。然后用擀面杖把芝麻压碎,加入白糖(根据你的芝麻量和口味,多放少放,一般一公斤芝麻加2-32糖),然后加入少量面条(一公斤芝麻不到12块面条),加水做馅料,然后包馒头。
4、黑芝麻具有养血、补肝、补肾的作用。如果你能经常吃一些油炸黑芝麻,你可以推迟和控制眼睛昏昏欲睡。具体吃法是:将黑芝麻炒成粉末,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吃一汤匙,约20克。
5、猪心百合芝麻锅
①原料:黑芝麻60g、百合30g、红枣15枚,生姜一片,猪心一片,盐一点。
②方法:
a.猪心:切开,用清水洗净,切成片状,备用b.将黑芝麻放入锅中,炒香备用。
c.用清水洗净百合、红枣、生姜。去核红枣,去皮生姜,切片备用。
d.在瓦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待水烧开后,放入料中,再加入少许盐,即可食用。
③功效:补血养阴,宁心安神,乌发生。
①配料: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
②用法:将芝麻和冰糖放入碗中,用沸水冲洗。
③功效:润肺生津。治疗夜间咳嗽,咳嗽无痰。
注:芝麻一把,姜50克,一起捣碎煮汁服,也有上述功效。
6、黑芝麻桑椹糊降血脂
①配料:黑芝麻60g,桑椹60g,白糖10g,米饭30g。
②制作用法:黑芝麻、桑椹、大米分别洗净,放入罐中捣碎。砂锅里放三碗清水,煮沸后加入白糖。糖溶化,水煮沸后,慢慢加入捣碎的三味,煮成糊状。香甜可口,除病益身。
③功效:滋阴清热。有降血脂的作用,是治疗高脂血症的良方。
7、治疗假性近视和预防高度近视加深:
核桃泥1勺,黑芝麻粉1勺,牛奶或豆浆1杯,蜂蜜1勺。
制作方法:核桃1500克去壳及衣,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炒,炒成微黄色后取出,冷却后用捣碎舀入泥中。黑芝麻500克,去除沉淀物,放入米篮中,用水冲洗,取出,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炒,炒干后取出研究。
吃法:核桃泥和黑芝麻粉各1勺,冲入煮熟的牛奶或豆浆中,加入1勺蜂蜜,调整后服用,每天一次,可作为早餐。
8、核桃扁豆泥健脾补肝肾肾
①配:核桃10g,扁豆150g,黑芝麻10g,白糖100g,猪油50g。
②制备用法:将扁豆剥皮,取豆,加少许水,在笼子里蒸约2小时,非常腐烂,取出挤压水,捣成泥,用细砂过滤,残渣捣成泥。炒黑芝麻,研究。刷锅,放火加热,加热猪油,倒入扁豆泥炒,直到水耗尽,加入糖炒至不粘锅底,然后加入猪油、黑芝麻、核桃仁炒一会儿。
③功效:治脾虚久泻、肾虚早白等,也是中老年人常用的保健食品。
9、芝麻丸温补肝痛虚
①配料:核桃仁、黑芝麻、枸杞、五味子、杭菊等,蜂蜜适量。
②制备用法:共捣碎,研究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g。每次1丸,每天3次,空腹服用。
③功效:滋阴清热。治疗头晕、眼花、失眠。
10、治疗血虚风痹的芝麻丸
①配料:适量黑芝麻,少许黄酒。
②用法:将芝麻洗净,重蒸3次;晒干,炒热研究,用烤蜜或枣泥为丸,每丸约10g。每服1丸,每日3次,温黄酒送服。
③功效:养血祛风。治疗中风偏瘫便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贾勇副院长
擅长:牛皮癣、白癜风、皮炎、过敏、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疱疹等
男科医生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男科微创手术等疾病。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常见及疑难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祝肇刚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刘根尚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