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301医院

机器人手术:超越人手局限

作者:复禾健康

  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进展使得远程手术成为可能,将医疗外科机器人和远程医疗相结合,医生通过网络远程操作机器人就能为异地的患者提供会诊、治疗与护理,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只在胸口开一道钥匙孔大小的口子,出血仅100毫升,两个小时内就能成功完成一台冠脉搭桥手术,并且还是在心脏不停跳的前提下完成,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6月22日,在第四届北京国际机器人手术演示暨专题研讨会上,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高长青教授所带领的手术团队现场演示了不开胸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手术,赢得在场专家的一致赞叹。

  “心脏不停跳手术意味着要在两毫米的血管上做手术,要把冠脉切开,最后进行血管吻合,难度可想而知。这是目前机器人心脏手术的微创极限,全球仅有几个心脏外科医生能够完成这种手术。”在场外国专家评价说,“是机器人让医生突破了人手人眼的局限,通过机器人手术,患者的创伤实现最小化,手术更加精准。”

  机器人手术让患者的创伤更小

  20世纪,医学领域微创外科的形成与发展,腔镜技术是其典型代表,但这一阶段术者所使用的器械仍是传统的普通胸腔镜器材,外科医师较难掌握精确操作,而且操作起来很不舒适,真正的心内操作仍需要胸壁的辅助切口完成。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为克服腔镜技术缺陷和追求更完美的微创手术,医疗外科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顺势而生。

  最早的机器人手术的概念,是美国Computer Motion公司于1994年研制的第一台协助微创手术的内窥镜自动定位系统,但它还不能独自执行指令进行手术操作,而只是一只“扶镜”的电子机械手。

  真正进入医院手术室中使用的机器人手术器械是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da Vinci 系统。机器人系统的出现使得一些原先手术医师在技术上很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变得可能了。

  “通过视频操纵系统,操作者与机器手臂间通过电路相连。医生控制台装有三维视觉系统和动作定标系统,医生手臂、手腕和手指的运动通过传感器在电脑中精确记录下来,并同步翻译给机器手臂。术者远离手术台进行操作,指挥、控制床旁机械臂车在患者体内实现操作动作的完全模仿。”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机器人操纵手术器械的优点很多,如可以按照医疗图像精确定位,可以消除人手颤动来执行持续动作,可以工作在对医生不利的环境等。”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杨明博士说。

  与传统的心脏手术往往切口在胸骨20厘米左右相比,机器人手术切口一般不到1厘米,创伤非常小,出血也少。一般来说,传统开胸的外科手术需要约3个月恢复,而采用机器人进行心血管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仅1周左右。即便是心脏搭桥,心瓣膜修复这样的大手术,患者术后第二天也可以下床活动。

  掌握机器人手术需要过硬的临床基础

  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大楼国际会议中心的演播厅,手术团队正演示着机器人手术操作:医生先在病人的胸壁打开几个不到1厘米的小口,将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依次插入患者体内,透过3D成像系统,可以清晰地看到,机器人在医生的操控下,精确地执行着医生的每个动作,完成患者胸腔内的手术。

  “机器人手术有着无可比拟的几项优势:机器人的机械手拥有人手无法企及的7个自由度,可以过滤人手的抖动,使得手术更加精细;具有移动缩减功能,医生在操纵过程中,移动操作杆10毫米,在患者体内的机械末端仅移动1毫米,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此外,在远程遥控方面,通过控制台对机器人进行操纵,扩大了手术的空间范围,医生可以不必长时间站在手术台前,既节省了体力上的消耗,也有利于医生集中精力。”手术团队主刀人高长青的助手杨明介绍。

  然而面对冰冷的机器,曾经有不少人担忧,是否会存在不可控的安全因素;也有不少医生感到束手无措,不知如何让机器乖乖地听人指挥。

  “事实上,这正是机器人手术目前推广碰到的难题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操作,没有过硬的临床经验只能对机器人束手无策。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外科手术经验,包括对整个团队的临床经验要求都很高。”杨明说。

  “触觉反馈体系的缺陷是机器人手术的一大缺陷,使术者只能通过视觉信息反馈弥补触觉反馈的不足,对术者的外科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对操作的熟悉过程,并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手术过程中可能的机械障碍。”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从最初对一针一线的摸索到离体猪心试验、模拟胸腔试验及活体动物试验等,直至成功完成中国首例全机器人不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解放军总医院的机器人心脏手术团队经历了艰难的挑战,开启了中国机器人外科手术的先河。至今,解放军总医院机器人心脏手术团队在高长青的带领下已完成各种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700余例,涵盖了目前世界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所能完成的全部心脏手术,是全球完成机器人心脏手术种类最多的心脏外科中心,其中数种术式属世界首例。

  占领未来微创领域最前沿

  如今,解放军总医院机器人手术正从单一学科发展成多个学科,涵盖了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肿瘤外科、妇产科、胸外科、耳鼻咽喉科等,共完成2300余例。

  “微创外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无疑,机器人手术是微创外科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我国微创外科技术水平,造福广大患者。”高长青说。

  当前,机器人手术在欧美等国家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截至目前,全球达芬奇机器人的装机总数为3039台,美国2116台,欧洲488,亚洲311台。在亚洲,日本发展较快,从2007年的几台已经发展成现在的一百多台,而我国仅有18台。

  医疗外科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引起了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各国政府不仅希望医疗外科机器人系统的研究能为疾病的治疗带来方便,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更希望医疗外科机器人的系统研究能生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2009年开始,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先后成立了“微创机器人心脏外科中心”和“国际机器人心脏外科合作与研究中心”,获得开展国际培训资质。与美国微创机器人学会和国际机器人外科学会共同主办了四届“国际机器人心脏手术演示及专题研讨会”。成为国际、国家和军队的机器人心脏外科培训基地,为新加坡、巴西、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机器人心脏外科团队进行培训,在国际同行中赢得了良好声誉。

  “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进展使得远程手术成为可能,将医疗外科机器人和远程医疗相结合,可以允许医生通过网络远程操作机器人,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就可以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及其治疗与护理,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些都是机器人手术未来应用的前景。”杨明说。 

上一篇: 陈香美院士当选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下一篇: 我院两位院士当选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首届主委和名誉主委

医院动态 更多>

《老年心脏病杂志》年度最新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达到1.056

根据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近日发布的201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老年心脏病杂志》(JournalofGeriatricCardiology)影响因子为1.056,在国际老年医学研究领域的49种期刊中排名第40位,在国际心血管医学研究领域的125种期刊中排名第102位。《老年心脏病杂志》创刊于2004年;2005年11月,被美国ChemicalAbstract收录;2006年8月,被荷兰EMbase收录;2007年6月,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8月,期刊通过了美国生物医学信息中心数据库PubMedCentral(PMC)的内容审核;同年11月,被SCI收录。《老年心脏病杂志》自创刊以来,在总医院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原所长、已故院士王士雯教授及现任主编陈韵岱教授的带领下,通过组建高水平国际编委和编辑团队、严把审稿质量关、积极搭建国际化网络投审稿平台、推进国际化在线公开获取出版模式、全心全意为作者与读者服务等措施,努力探索和实践创办中国老年心血管医学领域一流国际学术期刊的道路。近年来,《老年心脏病杂志》发表的论文学术水平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院领导的关怀指导下,《老年心脏病学杂志》编辑部将进一步推进期刊学术质量提升,以期在近两年内使本刊进入国际老年医学研究领域期刊Q2区(影响因子排名前25%~50%)、国际心血管医学研究领域期刊Q3区(影响因子排名前50%~75%)。期刊官方网址:www.jgc301.com

海南分院骨科治愈一例巨大复发骨肿瘤

近日,海南分院骨科成功保肢切除一例复发巨大下肢近端恶性肿瘤。患者今年年过七旬,左大腿在33年前接受过肿物切除手术,复发后于今年6月来海南分院骨科住院治疗。据了解,患者早在1981年就发现左大腿有一肿物,只是逐渐增大,并没有明显疼痛,当时他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医院给予切开活检及肿物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显示为软骨肉瘤。在那以后,原来的手术部位肿物缓缓地不断增大,直至今年4月增大至成年人两个拳头大小,严重影响了正常行走,在省人民医院行穿刺活检术后,病理示普通型软骨肉瘤Ⅰ级。鉴于病情复杂,省医院建议患者转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检查发现患者左大腿近端见约15×10×20cm巨大肿物,肿物向股动、静脉及神经走行路径突起,严重压迫上述重要解剖结构。同时肿物皮肤表面可见三处大小约20cm、8cm、5cm长切口瘢痕,瘢痕也经过上述重要解剖结构。全科多次查房讨论,陶笙、李静东、许猛等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属于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肿瘤术后瘢痕重,肿瘤与左下肢重要动脉及神经粘连严重,病情复杂。以上结构一旦受损,轻则导致肢体功能障碍,重则导致肢体坏死被迫截肢、甚至因动脉大出血导致生命危险,保肢切除手术风险极大,患肢切除手术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复发概率。鉴于患者年龄高、预期寿命较短、复发影响相对较小,及保肢手术生活质量更高等综合衡量下,经过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和支持下,专家们成功将肿瘤切除并细致指导了术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手术在高龄、恶性肿瘤、切口易愈合不良部位等不利条件下,术后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平安出院。患者及家属对于分院骨科的技术水平及医德医风给予了充分肯定,多次致谢。这一例骨肿瘤治疗也体现了分院骨科的整体救治水平。

分院运用新技术治疗白内障

7月1日,海南分院眼科黄厚斌主任首次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成功完成了一例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复杂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据悉,患者右眼视物不清近2个月,辗转海南多家医院治疗无果。入住分院后,黄主任为其诊断为右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黄斑裂孔,并双眼老年性白内障、黄斑变性,继发黄斑裂孔,属于罕见病例。黄厚斌主任不仅成功复位了脱离的视网膜,且保留了晶状体后囊膜,为二期植入人工晶体、避免患者术后的无晶体状态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四临床部组派专家医疗队驰援昆山工厂爆炸伤病员应急救援工作

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70余人死亡180余人受伤。爆炸发生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伤病员的应急救援工作,及时下达组派专家医疗队迅速增援应急救援工作的任务。任务下达后,上级单位连夜研究确定医疗队抽组方案,并及时将抽组任务下达解放军总医院,最终确定由柴家科所长任医疗队队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四临床部呼吸科文仲光主任、肾内科李冀军主任、烧伤整形科李利根主任医师、王淑君护士长、李东杰主治医师共同组成的医疗队,迅速奔赴救援一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应急救援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叮嘱医疗队务必完成使命任务。临床部领导为医疗队送行,医疗队临行前,柴家科主任代表医疗队向各级首长表示,医疗队将不负首长与人民的重托,充分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革命主义精神以及救死扶伤、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积极与当地医务人员配合,共同努力,全力做好伤病员的救治工作。

多科室齐心协力完成疑难重症患者救治

7月21日,肝胆外科名誉主任董家鸿、科主任卢实春两位专家,为一位身患肝脏巨大肿瘤、肝腺瘤出血、肝母细胞瘤、重症贫血患者实施开腹探查,肝脏巨大肿瘤切除,左三叶切除术。麻醉手术中心发挥协作精神,配合两位专家成功完成了该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据了解,患者年龄仅15岁,体重36KG,肿瘤体积30×30×18CM,曾就医香港玛丽医院及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均未果,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我院。手术历时13个多小时,成功切除肿瘤。术中出血达到10000多毫升,手术使用缝针177个,纱布150块,纱垫20块。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王明军、张雪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洗手护士霍连苹准备充分,密切有序配合。巡回护士李媛以优质的护理保障了患儿围手术期。手术虽然时间很长,但患儿术后皮肤并无压红。此次手术的顺利实施,得益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的通力协作,也充分展现了麻醉手术中心为保障医疗而构建的高水准,高标准协作平台。

海南分院输血科成功实施首次毒蛇咬伤血浆置换术

7月3日,海南分院输血科首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行血浆置换术救治毒蛇咬伤患者,并获得成功。患者因“蛇咬伤致右足疼痛3天”紧急收入我院急诊科,入院后凝血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各项指标均已超过最大检出限,经输血科血浆置换后,患者自觉疼痛感逐渐减弱,各项凝血指标明显改善,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为临床实施救治赢得了时间。目前,患者已痊愈出院。

我院放疗科举办首届精确放疗新技术进展培训班

7月26日至28日,由我院放疗科举办的首届精确放疗新技术进展、首届螺旋断层放疗临床应用暨第二届放疗技术新进展及设备质控体系规范化培训班,在我院国际会议中心第11会议室成功举办。北京医师协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原主任委员、北大医院原放疗科主任申文江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放疗科主任Stevelee教授与我院内科临床部钟光林主任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400余名放疗界同行参加了学习培训。放疗科曲宝林副主任主持活动。内科临床部钟光林主任发表讲话。他首先代表院首长对此次学习班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钟主任对近年来我院放疗科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此次首届精确放疗新技术进展培训班等三个培训班整合国内外知名放疗肿瘤专家就肿瘤精确放疗的多个热点集中进行技术交流,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表示赞扬。首届精确放疗新技术进展是指包括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及立体定向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的治疗,目前已相继应用于临床,并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显着地降低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而螺旋断层放疗是当前最热门的精确放疗技术之一,它融合了加速器和螺旋CT技术,将调强、图像引导和自适应放疗兼容为一体。第二届放疗技术新进展及设备质控体系规范化培训班,是围绕各类设备的质控、治疗计划设计过程中品质控制、来料检验、设备验收测试等分专题深入解读。学习班针对放疗物理师、剂量师等培训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放射肿瘤物理师、医师,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系统培训、规范操作和技能提高的交流平台。此次学习培训,全面系统地安排了精确放射治疗、螺旋断层放疗的放射生物、临床治疗结果、放射物理、设备质控、治疗计划设计过程中品质控制、来料检验、设备验收测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分专题。37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受邀采取专题授课、问题解答、现场观摩和实际操作等形式就精确的放疗技术、螺旋断层放疗技术的特征和临床应用规范,进行深入解析解读并引导讨论,从而使参会人员更好的了解各类放疗技术的特点以及物理质控,消除各自认识上的偏见,正确掌握适应证和临床应用规范,推动我国放疗技术及质量控制的健康发展和临床应用规范化进程,为进一步提高放疗效果、降低放射毒副作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董家鸿教授在国际学术会议中作演讲

日前,我院肝胆外科名誉主任董家鸿教授应邀通过远程视频参加葡萄牙波尔图国际肝胆胰外科研修班暨ThomasStrazl肝胆胰研讨会,并作题为《精准肝脏外科理论与实践》的开幕演讲,他提出的“多目标最优化”外科哲学理念得到了葡萄牙、美国相关医学领域专家的认可。据悉,这是我院肝胆外科第二次通过远程方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了我院肝胆外科的学术影响力。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股骨头坏死是什么意思

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血供受损导致骨细胞死亡、结构破坏的病理过程,属于骨科常见疾病。
于峥嵘
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治口臭吃啥药比较好

口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因选择。口臭通常由口腔问题、消化道疾病、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需要针对性治疗。1、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是口臭最常见原因。细菌在口腔内繁殖会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导致特殊异味。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使用含氯己
张天奇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脊柱转移瘤怎么预防

脊柱转移瘤的预防需从控制原发肿瘤、增强骨骼健康、定期筛查等方面入手,主要措施包括规范治疗原发癌症、补充钙与维生素D、避免骨损伤、戒烟限酒、定期影像学复查。1、控制原发癌:脊柱转移瘤多由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转移引起。规范治疗原发肿瘤是根本预防手段,需严格遵循手术、放疗或靶向治疗等方案。例如乳腺癌患者术后需完成内分泌治疗,肺癌患者应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病灶变...
张博
张博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脊柱转移瘤怎么治疗

脊柱转移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靶向治疗、镇痛管理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脊柱转移瘤通常由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原发肿瘤转移引起。1、手术切除:对于单发转移灶或脊髓压迫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可快速解除神经压迫并稳定脊柱结构。常见术式包括椎体成形术、肿瘤切除联合内固定术,需根据转移部位和患者体能状况选择。术后需配合病理检查明确原发灶类型。2、放射治疗:放疗能...
张博
张博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脊柱转移瘤挂什么科

脊柱转移瘤建议首诊骨科或肿瘤科,具体科室选择需结合原发肿瘤类型及症状严重程度,主要就诊路径包括骨科、肿瘤科、疼痛科、放疗科和神经外科。1、骨科:脊柱转移瘤常引发椎体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骨科可评估脊柱稳定性并实施椎体成形术、内固定术等外科干预。若患者出现突发性截瘫或剧烈背痛,急诊骨科能快速处理急性脊髓压迫症状。2、肿瘤科:针对已知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科能统...
张博
张博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干咳吃什么药最好

干咳可以遵医嘱使用右美沙芬、苯丙哌林、喷托维林等镇咳药,或复方甘草片、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等复方制剂。干咳的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1、中枢性镇咳药 右美沙芬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起效,适用于无痰干咳,常见剂型有片剂、胶囊和糖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头晕嗜睡。 2、外周性镇咳药 苯丙哌林通过阻断肺-胸膜牵张感受器传导,缓解刺激性干咳,常见剂型有片剂和颗粒剂。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口干恶心。 3、兼性镇咳药 喷托维林兼具中枢抑制与局部麻醉作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干咳,常见剂型有片剂和滴丸。青光眼患者禁用。 4、复方制剂 复方甘草片含阿片粉和樟脑,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含抗组胺成分,适合伴有轻度炎症的干咳。不宜与镇静类药物同服。 干咳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胸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日常保持空气湿润,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气道反应。
王星光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