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301医院

普通外科肿瘤生物治疗特色门诊

作者:复禾健康
门诊专家:徐迎新 专家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全军普通外科医学专科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实验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分会委员。长期从事临床免疫学研究,1997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开展了肿瘤免疫治疗及转化医学方面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在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在外科建立了围手术期及术后全程实体肿瘤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平台,目前正在建立中西医整合抗肿瘤绿色治疗平台。自2004年和2006年获得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新医疗技术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的批准以来,已经安全实施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1600余疗程,获得了Ⅲ/Ⅳ期胃癌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一年和三年生存率显著提高的疗效;并以此为基础扩展到其它实体肿瘤的治疗亦获得良好疗效。 门诊时间: 每周二上午 挂号科室: 普通外科肿瘤生物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相关知识和我们的特色: 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思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攻击或清除肿瘤,并未考虑患者自身抗肿瘤能力的恢复与重建,因此无法防止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如果过度用药或过度治 疗还可造成自身抗肿瘤免疫功能的进一步减低直至崩溃。当放、化疗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数降低时可使用升白药物来提高白细胞数量,以抵御感染。通常是从骨髓中动 员出来大量粒细胞,但并未解决淋巴细胞的减少以及带来的后果。特别是胸腺依赖性T淋巴细胞是抗肿瘤的主力,其在中老年胸腺萎缩后,经放、化疗打击后的恢复并非易事。实际上在清除肿瘤病灶的同时,提高机体抗肿瘤的免疫细胞数量和活力,改善机体内环境同样非常重要。即“驱邪”必须“扶正”。 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技术属生物治疗范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继手术、化疗、放疗后第四大抗肿瘤治疗手段,也是四大手段中唯一具有整体考量和“扶正培本”功效的 疗法。过继转移的免疫活性细胞不仅能够杀伤肿瘤,同时可以增强患者整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该疗法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将机体外周血免疫 细胞的前体定向诱导、活化并大规模扩增(数百倍到数千倍),从不同途径输入体内,可迅速补充免疫活性细胞,并快速作用病灶部位,是肿瘤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 肿瘤的免疫治疗与外科有很深的渊源,是近百年前美国的外科医生William B. Coley所开创。他发明了著名的Coley毒素,即使用加热灭活的混合细菌培养物激发机体防御反应,引起肿瘤出血坏死和消退。由于其活性因素是内毒素,副作用较大而无以为继。八十年代后在美国著名外科医生Steven. A. Rosenberg的研究带动下,国际上再次掀起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热潮,该团队在晚期黑色素瘤和肾癌的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如今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已广泛开展了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证明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是安全有效的。2010年美国Dendreon公司抗前列腺癌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完成了随机分组多中心临床试验,获得了中位生存期延长4.1个月的疗效,成为美国FDA批准上市的首个细胞免疫治疗产品,被认为是历史性突破。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发现树突状细胞(DC)及其抗肿瘤作用的拉尔夫.斯坦曼。他是一位胰腺癌患者,用自己发现的DC治疗,存活了4年之久。目前已用于临床的免疫细胞包括特异性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DC)、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TL)、肿瘤组织浸润淋巴细胞(TIL)、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TDLN);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等。 本研究小组从2002年开始,历经10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我院普通外科逐步建立了肿瘤免疫治疗的转化医学平台。在基础研究方面,建立了临床级肿瘤抗原致敏DC、CTL、TIL、TDLN、NK、CIK细胞体外大规模培养扩增体系;免疫细胞表型分析、细胞因子分泌、免疫细胞体外杀伤、T细胞受体克隆化及多态性分析系统;消化道肿瘤原位模型、肿瘤淋巴道转移模型、人源免疫细胞体内抑瘤观察模型;以及利用荧光活体成像系统对人免疫细胞在裸鼠原位胃癌模型的体内分布进行动态示踪,完成了系统的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新医疗技术的临床前研究。在临床方面:2004年该疗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论证批准并报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批准进入临床研究,未发现Ⅱ级以上不良反应,获得了症状改善等近期疗效,证明该医疗技术是安全的。经再次报备,获得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扩大临床应用。我们已经总结并分析了肿瘤抗原致敏DC/DC诱导特异性T细胞/CIK三种免疫细胞联合治疗Ⅲ/Ⅳ期胃癌的疗效。观察到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组与手术+化疗组比较,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一年和三年生存率均显著提高,并且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该疗法在结直肠癌患者亦获得三年和五年生存率显著提高的疗效。 目前国内外抗肿瘤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已取得了大量的临床观察数据,但多数都是应用于无法使用其它治疗手段的晚期病人。而且为了证明某一免疫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往往使用单一免疫细胞制剂和单一注射途径。本项免疫治疗的特点和优势在于: 1. 围手术期开始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即明确诊断后,术前采血45毫升并开始培养扩增DC和淋巴细胞,术中在保证大病理诊断的前提下留取自体肿瘤组织制备肿瘤组织抗原,术后早期(8-9天) 开始免疫治疗。此时,肿瘤负荷减到最低,手术造成的急性炎症反应已减弱并恢复,是免疫细胞过继转移的最佳时机。同时该治疗可以促进整个机体的术后恢复,强 化了预存免疫状态,为术后化疗奠定了好的基础。该窗口期免疫治疗的患者普遍反映其后的化疗副反应轻微。后续化疗间歇和结束后将酌情继续跟进免疫治疗。因 此,患者在外科就诊咨询手术时,应同时在肿瘤生物治疗门诊就医,统筹考虑综合治疗方案,以便把握好肿瘤生物治疗的时机。 2. 多种免疫细胞联合输入:序贯给予足够数量和活力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每一疗程(采血1次45毫升)回输的DC 在1´108左右,DC诱导的T细胞(DC-AT)>1´1010,CIK细胞>1´1010。所输入的DC必须荷载肿瘤抗原且成熟度很高,能有效地给效应性T细胞提呈抗原,而未成熟的DC则诱导免疫耐受。制备的免疫活性T细胞为CD3+ 细胞,约占培养细胞总数的95%以上,其活化程度应大大高于外周血培养前的起始细胞(有特定指标),其中大部分应是记忆性(memory) T细胞,以杀伤为主的CD8+细胞应占70%以上。细胞应具有肿瘤特异的TCR克隆化前体(precursors),回输体内后产生肿瘤特异的T细胞克隆并可持续直到12个月以上。应最大限度的减低具有抑制免疫活性的CD4+CD25+FoxP3+T细胞(Tregs) 和凋亡细胞(programmed cell death,PD)的数量。 3. 免疫活性细胞从不同途径输入体内:DC在富含淋巴组织区域多点皮内注射,DC-AT 腹腔内注射,CIK细胞静脉回输。 尽管采用以上综合治疗策略和新技术已被临床实践证明是安全有效的。但我们期待进一步提高疗效。考虑到我国的肿瘤患者来院治疗时大多是进展期,体内整体环境很 差。借用中医的观点,肿瘤病人不仅正气虚弱,同时具有毒、瘀、痰、湿等病邪积滞的邪实因素,免疫活性细胞过继转移到体内后,如体内这些病邪不驱除,整体内 环境不改善,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且不能持久。因此中医药与免疫细胞技术结合,可更快获得中医药的“扶正培本”效应,中医药多靶点的综合作用以及对整体内环 境的调节(驱邪扶正)可巩固免疫细胞疗法的疗效。二者相得益彰,可能发挥1+1>2的协同作用。因此,我们鼓励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内治与中医外治结合,“调整阴阳”,“引邪外行”。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具有我国特点和优势并符合我国国情的抗肿瘤绿色治疗新模式,为减轻患者痛苦,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及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而努力。 联系方式:010-66936248,010-66937046, 010-66936534
上一篇: 第二届全国冠心病室壁瘤外科治疗学习班第一轮通知 下一篇: 解放军总医院官方网站郑重声明

医院动态 更多>

《老年心脏病杂志》年度最新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达到1.056

根据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近日发布的201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老年心脏病杂志》(JournalofGeriatricCardiology)影响因子为1.056,在国际老年医学研究领域的49种期刊中排名第40位,在国际心血管医学研究领域的125种期刊中排名第102位。《老年心脏病杂志》创刊于2004年;2005年11月,被美国ChemicalAbstract收录;2006年8月,被荷兰EMbase收录;2007年6月,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8月,期刊通过了美国生物医学信息中心数据库PubMedCentral(PMC)的内容审核;同年11月,被SCI收录。《老年心脏病杂志》自创刊以来,在总医院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原所长、已故院士王士雯教授及现任主编陈韵岱教授的带领下,通过组建高水平国际编委和编辑团队、严把审稿质量关、积极搭建国际化网络投审稿平台、推进国际化在线公开获取出版模式、全心全意为作者与读者服务等措施,努力探索和实践创办中国老年心血管医学领域一流国际学术期刊的道路。近年来,《老年心脏病杂志》发表的论文学术水平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院领导的关怀指导下,《老年心脏病学杂志》编辑部将进一步推进期刊学术质量提升,以期在近两年内使本刊进入国际老年医学研究领域期刊Q2区(影响因子排名前25%~50%)、国际心血管医学研究领域期刊Q3区(影响因子排名前50%~75%)。期刊官方网址:www.jgc301.com

海南分院骨科治愈一例巨大复发骨肿瘤

近日,海南分院骨科成功保肢切除一例复发巨大下肢近端恶性肿瘤。患者今年年过七旬,左大腿在33年前接受过肿物切除手术,复发后于今年6月来海南分院骨科住院治疗。据了解,患者早在1981年就发现左大腿有一肿物,只是逐渐增大,并没有明显疼痛,当时他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医院给予切开活检及肿物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显示为软骨肉瘤。在那以后,原来的手术部位肿物缓缓地不断增大,直至今年4月增大至成年人两个拳头大小,严重影响了正常行走,在省人民医院行穿刺活检术后,病理示普通型软骨肉瘤Ⅰ级。鉴于病情复杂,省医院建议患者转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检查发现患者左大腿近端见约15×10×20cm巨大肿物,肿物向股动、静脉及神经走行路径突起,严重压迫上述重要解剖结构。同时肿物皮肤表面可见三处大小约20cm、8cm、5cm长切口瘢痕,瘢痕也经过上述重要解剖结构。全科多次查房讨论,陶笙、李静东、许猛等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属于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肿瘤术后瘢痕重,肿瘤与左下肢重要动脉及神经粘连严重,病情复杂。以上结构一旦受损,轻则导致肢体功能障碍,重则导致肢体坏死被迫截肢、甚至因动脉大出血导致生命危险,保肢切除手术风险极大,患肢切除手术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复发概率。鉴于患者年龄高、预期寿命较短、复发影响相对较小,及保肢手术生活质量更高等综合衡量下,经过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和支持下,专家们成功将肿瘤切除并细致指导了术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手术在高龄、恶性肿瘤、切口易愈合不良部位等不利条件下,术后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平安出院。患者及家属对于分院骨科的技术水平及医德医风给予了充分肯定,多次致谢。这一例骨肿瘤治疗也体现了分院骨科的整体救治水平。

分院运用新技术治疗白内障

7月1日,海南分院眼科黄厚斌主任首次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成功完成了一例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复杂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据悉,患者右眼视物不清近2个月,辗转海南多家医院治疗无果。入住分院后,黄主任为其诊断为右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黄斑裂孔,并双眼老年性白内障、黄斑变性,继发黄斑裂孔,属于罕见病例。黄厚斌主任不仅成功复位了脱离的视网膜,且保留了晶状体后囊膜,为二期植入人工晶体、避免患者术后的无晶体状态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四临床部组派专家医疗队驰援昆山工厂爆炸伤病员应急救援工作

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70余人死亡180余人受伤。爆炸发生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伤病员的应急救援工作,及时下达组派专家医疗队迅速增援应急救援工作的任务。任务下达后,上级单位连夜研究确定医疗队抽组方案,并及时将抽组任务下达解放军总医院,最终确定由柴家科所长任医疗队队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四临床部呼吸科文仲光主任、肾内科李冀军主任、烧伤整形科李利根主任医师、王淑君护士长、李东杰主治医师共同组成的医疗队,迅速奔赴救援一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应急救援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叮嘱医疗队务必完成使命任务。临床部领导为医疗队送行,医疗队临行前,柴家科主任代表医疗队向各级首长表示,医疗队将不负首长与人民的重托,充分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革命主义精神以及救死扶伤、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积极与当地医务人员配合,共同努力,全力做好伤病员的救治工作。

多科室齐心协力完成疑难重症患者救治

7月21日,肝胆外科名誉主任董家鸿、科主任卢实春两位专家,为一位身患肝脏巨大肿瘤、肝腺瘤出血、肝母细胞瘤、重症贫血患者实施开腹探查,肝脏巨大肿瘤切除,左三叶切除术。麻醉手术中心发挥协作精神,配合两位专家成功完成了该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据了解,患者年龄仅15岁,体重36KG,肿瘤体积30×30×18CM,曾就医香港玛丽医院及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均未果,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我院。手术历时13个多小时,成功切除肿瘤。术中出血达到10000多毫升,手术使用缝针177个,纱布150块,纱垫20块。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王明军、张雪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洗手护士霍连苹准备充分,密切有序配合。巡回护士李媛以优质的护理保障了患儿围手术期。手术虽然时间很长,但患儿术后皮肤并无压红。此次手术的顺利实施,得益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的通力协作,也充分展现了麻醉手术中心为保障医疗而构建的高水准,高标准协作平台。

海南分院输血科成功实施首次毒蛇咬伤血浆置换术

7月3日,海南分院输血科首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行血浆置换术救治毒蛇咬伤患者,并获得成功。患者因“蛇咬伤致右足疼痛3天”紧急收入我院急诊科,入院后凝血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各项指标均已超过最大检出限,经输血科血浆置换后,患者自觉疼痛感逐渐减弱,各项凝血指标明显改善,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为临床实施救治赢得了时间。目前,患者已痊愈出院。

我院放疗科举办首届精确放疗新技术进展培训班

7月26日至28日,由我院放疗科举办的首届精确放疗新技术进展、首届螺旋断层放疗临床应用暨第二届放疗技术新进展及设备质控体系规范化培训班,在我院国际会议中心第11会议室成功举办。北京医师协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原主任委员、北大医院原放疗科主任申文江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放疗科主任Stevelee教授与我院内科临床部钟光林主任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400余名放疗界同行参加了学习培训。放疗科曲宝林副主任主持活动。内科临床部钟光林主任发表讲话。他首先代表院首长对此次学习班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钟主任对近年来我院放疗科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此次首届精确放疗新技术进展培训班等三个培训班整合国内外知名放疗肿瘤专家就肿瘤精确放疗的多个热点集中进行技术交流,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表示赞扬。首届精确放疗新技术进展是指包括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及立体定向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的治疗,目前已相继应用于临床,并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显着地降低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而螺旋断层放疗是当前最热门的精确放疗技术之一,它融合了加速器和螺旋CT技术,将调强、图像引导和自适应放疗兼容为一体。第二届放疗技术新进展及设备质控体系规范化培训班,是围绕各类设备的质控、治疗计划设计过程中品质控制、来料检验、设备验收测试等分专题深入解读。学习班针对放疗物理师、剂量师等培训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放射肿瘤物理师、医师,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系统培训、规范操作和技能提高的交流平台。此次学习培训,全面系统地安排了精确放射治疗、螺旋断层放疗的放射生物、临床治疗结果、放射物理、设备质控、治疗计划设计过程中品质控制、来料检验、设备验收测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分专题。37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受邀采取专题授课、问题解答、现场观摩和实际操作等形式就精确的放疗技术、螺旋断层放疗技术的特征和临床应用规范,进行深入解析解读并引导讨论,从而使参会人员更好的了解各类放疗技术的特点以及物理质控,消除各自认识上的偏见,正确掌握适应证和临床应用规范,推动我国放疗技术及质量控制的健康发展和临床应用规范化进程,为进一步提高放疗效果、降低放射毒副作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董家鸿教授在国际学术会议中作演讲

日前,我院肝胆外科名誉主任董家鸿教授应邀通过远程视频参加葡萄牙波尔图国际肝胆胰外科研修班暨ThomasStrazl肝胆胰研讨会,并作题为《精准肝脏外科理论与实践》的开幕演讲,他提出的“多目标最优化”外科哲学理念得到了葡萄牙、美国相关医学领域专家的认可。据悉,这是我院肝胆外科第二次通过远程方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了我院肝胆外科的学术影响力。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股骨头坏死是什么意思

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血供受损导致骨细胞死亡、结构破坏的病理过程,属于骨科常见疾病。
于峥嵘
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治口臭吃啥药比较好

口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因选择。口臭通常由口腔问题、消化道疾病、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需要针对性治疗。1、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是口臭最常见原因。细菌在口腔内繁殖会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导致特殊异味。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使用含氯己
张天奇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脊柱转移瘤怎么预防

脊柱转移瘤的预防需从控制原发肿瘤、增强骨骼健康、定期筛查等方面入手,主要措施包括规范治疗原发癌症、补充钙与维生素D、避免骨损伤、戒烟限酒、定期影像学复查。1、控制原发癌:脊柱转移瘤多由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转移引起。规范治疗原发肿瘤是根本预防手段,需严格遵循手术、放疗或靶向治疗等方案。例如乳腺癌患者术后需完成内分泌治疗,肺癌患者应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病灶变...
张博
张博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脊柱转移瘤怎么治疗

脊柱转移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靶向治疗、镇痛管理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脊柱转移瘤通常由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原发肿瘤转移引起。1、手术切除:对于单发转移灶或脊髓压迫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可快速解除神经压迫并稳定脊柱结构。常见术式包括椎体成形术、肿瘤切除联合内固定术,需根据转移部位和患者体能状况选择。术后需配合病理检查明确原发灶类型。2、放射治疗:放疗能...
张博
张博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脊柱转移瘤挂什么科

脊柱转移瘤建议首诊骨科或肿瘤科,具体科室选择需结合原发肿瘤类型及症状严重程度,主要就诊路径包括骨科、肿瘤科、疼痛科、放疗科和神经外科。1、骨科:脊柱转移瘤常引发椎体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骨科可评估脊柱稳定性并实施椎体成形术、内固定术等外科干预。若患者出现突发性截瘫或剧烈背痛,急诊骨科能快速处理急性脊髓压迫症状。2、肿瘤科:针对已知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科能统...
张博
张博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椎动脉血管狭窄应注意什么

椎动脉血管狭窄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规范用药及定期复查,严重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主要干预措施包括血压管理、抗血小板治疗、血管扩张治疗和外科手术。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可能加速血管狭窄,需规律监测并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他汀类或降糖药,如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二甲双胍。 2、调整生活方式 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避免颈部剧烈活动。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避免久坐或突然体位改变诱发眩晕。 3、规范用药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尼莫地平改善脑供血,前列地尔促进微循环。用药期间需观察出血倾向和肝功能。 4、定期复查 每3-6个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或CTA检查,评估狭窄程度变化。若出现持续头晕、视物模糊需立即就诊。 日常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时垫低枕,突发眩晕应立即平卧。可适量食用深海鱼、黑木耳等改善血管弹性的食物。
申杰
申杰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