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武汉市人社局获悉,该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重症(慢性)疾病增加16种,其中15种为慢性疾病。至此,该市门诊大病范围增至
26种,各类疾病年度支付额度分别提高20%—100%不等。
即日起,符合条件的参保居民均可提出申请,最高可享受54万元的统筹基金年度支付金额。
-------医保门诊重症(慢性)疾病增至26种
武汉市人社局介绍,该市城镇基本医保门诊重症(慢性)疾病种类此前一直是10种,分别于2000年、2003年两次确定。今年新增16种后,重症种类达到26种。
其中,除肝移植术后抗排异是重症外,其余15种均为慢性病,包括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前期)、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血友病、儿童孤独症等。
小文(化名)是一名血友病患儿,每周要注射一次“八因子”,每个月仅买药至少要花5000元。该病纳入大病门诊报销范围,对他的家庭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据了解,我省确诊的血友病患者共2000余例,需要终身治疗。此前,虽然部分对症药物在医保目录之内,但由于该病不在门诊重症之列,患者只有住院才能按一定比例报销医疗费用,因此,大多数患者未能得到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一些患者甚至因家庭贫困放弃治疗。
武汉市人社局医保处处长李文韬说,下一步,该市将尝试逐步建立医保待遇调整的可持续性机制。
-------年度支付限额分别上调20%—100%
除了增加门诊重症(慢性)疾病种类外,部分疾病的支付金额也大幅调整,上调幅度为20%—100%不等。
其中,年度支付额度增加最多的疾病是重症精神病,其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统筹基金年度支付限额分别提高至5000元和4000元,较以往翻了一番。年度支付额度增加最少的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其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统筹基金年度支付限额分别提高至12000元和9600元,较以往提高20%。
同时,恶性肿瘤(含白血病)放化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需做肾透析治疗、肾移植术后抗排异,以及此次新增的肝移植术后抗排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统筹基金年度支付限额均分别为54万元和13万元(与住院、门诊紧急抢救合并计算)。
李文韬介绍,调整后的年度支付限额,较以往平均提高超过40%。目前,武汉市的城镇医保门诊重症涵盖疾病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5位,支付水平位于前列。
此前,武汉市有符合条件的重症和慢性病人共11.3万多人,去年医保统筹为此支付6亿元。调整后,全市医保统筹基金支出将达10亿元。
-------每多患一种疾病,支付限额增加2000元
此次调整中,对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门诊重症(慢性)疾病的,其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和支付限额均有调整。支付限额由两部分合并构成:一是由患者从所患疾病中自行选择一种疾病的支付限额;二是其他每增加一种疾病,支付限额增加2000元(比以往提高1000元),直至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比如,参保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因上述两种病的职工医保统筹年度支付限额均为7000元,该参保人可以选择其中任一疾病的支付限额,同时还可以获得额外2000元的支付限额,即一共9000元,依此类推。
此外,大学生居民医保门诊重症(慢性)疾病种类和统筹基金年度支付限额,执行有关居民医保的政策规定,其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70%。
-------解读
新增16种疾病主要是常见病多发病
武汉市人社局医保处处长李文韬介绍,该市历经两年时间,收集了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相关医保信息,并专门组织了几次专家论证,确定了此次新增的16种疾病。
“对纳入医保的门诊重症(慢性)疾病的判定,目前全国尚无统一标准,各医保统筹地区的门诊重症的病种也不一样。”他说,武汉此次新增的16种疾病,主要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而且病期较长,给患者家庭带来负担较重,多为内科疾病,不少都是中晚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申报要求,是“X线检查关节病变期及以上的”。
另外,纳入范围的疾病还具有诊断标准明确、易于掌握,治疗手段成熟、明确等特点。如老年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症)也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但诊断标准不明确,此次暂未纳入调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