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渌川,一个瘦弱、柔美、坚强的女性,北京燕化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房山区劳动局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及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中华医学会房山区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29年,对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尘肺、呼吸危重症、呼吸衰竭抢救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经验。
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研修,曾公派至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研修,丰富的研修经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张渌川打下了坚实的医疗服务基础。
十年前,张渌川回国后,正赶上燕化医院二次改制人心不稳阶段,医院没有独立的呼吸科,专科医生几乎全部调走。面对此景,张渌川立志服务于燕山人民,在集团及院领导的支持下,用不到一年的时间,组建了独立的呼吸科。
十年过去了,呼吸科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羽翼丰满、业务量不断扩大、临床经验丰富的房山区名牌科室。床位由原来的十几张扩展到五十张,技术力量由原来没有专科大夫发展成为一个高、中、初级医师梯队合理的专业化优秀团队。现在,很多患者都是呼吸科的“回头客”。
近年来,张渌川主任主持并完成首发基金科研项目,在燕山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曾被评为创新标兵,其本人及所领导的科室曾荣获燕山及房山区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巾帼文明示范岗及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2007年元旦前夕,一场意外的火灾让原本就疾病缠身的赵大娘失去了老伴和大儿子,小儿子也大面积烧伤,生命垂危住进了烧伤科的监护病房。她本人也因重度呼吸道烧伤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曾一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经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及时有力的抢救才得以生还,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患者住院过程中,张主任带领呼吸科医护人员付出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疗技术,更付出了不同于其他病员的耐心和爱心。由于受到系列重大家庭变故的刺激,赵大娘经常情绪失控,不配合治疗,抑郁、厌世、脾气暴躁,甚至有自杀倾向等等。而此时她身边已没有能够安慰、照顾她的亲人了,张主任就带领呼吸科的医护人员自觉地就同时也承担了她亲人的角色,不仅要精心治疗她的身体病痛,还要耐心细致地照顾她生活,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她排解心中的烦忧,安慰她,开导她,多次协助她联络当地的民政部门解决她生活中的困难。
元旦到了,别的患者都不断有家属亲朋前来探望,而赵大娘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感到孤苦伶仃。张主任对老人的处境深表同情,带领全科人员带着鲜花、水果、牛奶等一同来到老人的床前,让老人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大家也第一次看到了老人的笑脸。
经过3个月的精心治疗、护理和心理辅导,老人逐渐恢复了健康,并恢复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出院时,老人由衷地对张主任说:“谢谢你们!呼吸科的白衣天使!”
近年来,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各地频发,我国也不例外,北京市也先后发生了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H1N1甲型流感等疫情,作为首诊专家的张渌川,一直战斗在上述疾病防控的前沿和第一线,为此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风险和艰苦。
2009年底是北京市甲流高发季节。十一月中旬的一天,一位年轻的发热并发肺炎、扩心病的病人收入燕化医院呼吸科。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张主任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位甲流的重症病人。她立即指挥进行必要的检查及筛查,积极进行抢救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实验室检测结果迅速证实了张主任的判断。于是呼吸科立即启动了应对甲流重症病人的应急措施。
在张主任的带领下,所有的医生护士没有因为他是甲流病人就退避三舍,尽管大家都清楚,人群对甲流病毒普遍易感,医护人员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如果密切接触也会有被传染的危险,但是为了病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没有顾及这些,在科学加强个人防护的同时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多项抢救治疗措施,以最快的速度为病人服用了特效药“达菲”,并积极联系转往专科指定医院佑安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当这一切都安排妥当时已是晚间十点钟了,大家还都没有顾得上吃饭并且已经很疲惫。
后来得知这位患者由于发现和救治及时,后续治疗非常顺利,患者很快康复出院,张主任及呼吸科医护人员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宽慰,一切疲惫、辛苦,都在谈笑间远去……。
张主任说,我们医护人员的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我们将在这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勤奋工作,快乐生活,科学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我的梦,中国梦” ,为燕山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