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简介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是江西省教育厅“十一 五&rdquo;重点学科之一 创建于1956年,2003年被授予硕士学位点 2009年成为江西省首批神经病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物试验基地,是省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神经内科之一。科室建立有神经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临床开放病床52张,医院配有适合本专科检查的大型设备:3.0T、1.5T核磁共振,多排螺旋CT,DSA,SPECT,四维彩超及生化、免疫学实验室、病理实验室等,科室配有脑电图 肌电图和TCD等专科相关检查设备,可以开展专科的多种检查。开展了神经病理 生化 免疫 细胞分子 临床药理 神经流行病学等相关研究

科室目前开展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脑血管病、肌病、癫痫、头痛及睡眠等专家门诊。专家门诊具体特色如下:

吴裕臣 教授   脑血管病,震颤麻痹,睡眠障碍、肌张力障碍的肉毒毒素治疗。

徐仁伵 教授   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病等神经退性变性疾病。

刘柱仁 教授   癫痫,脑血管病。

万 慧 教授   脑血管病,神经免疫性疾病,锥体外系病。

黄经纬 主任医师 肌肉疾病,癫痫,脑血管病。

李辉华主任医师 脑血管病防治,头痛、眩晕,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

方朴 副主任医师 脑血管病,经颅多普勒的临床应用。

徐文苑 副教授  脑血管病,头痛,神经免疫性疾病。

开展专业研究领域包括:(1)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2)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等老年神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3)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 特别是重症肌无力 多发性硬化 格林-巴利和肌病等方面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4)癫痫和头痛等发作性疾病的研究科室现有教授4名 副教授4名 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 硕士生导师5名。有医、护、技人员 34名。科主任徐仁伵教授,副科主任万慧、黄经纬教授。

展开

科室医生

(共10位)
查看更多>>
脑血管病,经颅多普勒的临床应用。
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治。
肌肉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诊治。
脑血管病,头痛,神经免疫性疾病。
脑血管病,神经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等),锥体外系病。
癫痫、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肌肉疾病,癫痫,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防治康复,头痛、眩晕,脑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
脑血管病,震颤麻痹,睡眠障碍、头面部痛诊治。
神经遗传、神经肌肉病。

医院动态 更多>

关于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的通知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科教函〔2014〕716号),为做好我省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对防范工作,切实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现就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要求如下: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各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的疾病控制、临床医疗、院前急救等相关卫生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要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列入2014年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二、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编制了远程医学教育课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项目编号:2014-16-01-012(国卫办科教函〔2014〕716号),培训内容分为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含诊疗及院内感染控制)及急救转运等三个方面。该培训项目列为2014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2学分。课件的视频挂在江西远程医学教育网上(www.jxycyxjy.com),请我院相关卫生技术人员在网上进行学习,要求在下文之日起一周内完成培训任务。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根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需要,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培训目标和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要通过培训,使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知识,做到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科学采取救治、隔离和防护措施。科教科2014年8月20日

公 告

按照赣卫财务字[2014]31号文件要求,采购预算单价在100万元(含)以上的医用设备,应将主要技术参数、商务条款挂网公示7天。现将以下几项的技术参数、商务条款挂网公示。如有异议请于7天内书面提出,并交付相关依据。器械科2014年8月18日

关于我院申报2015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

各科室:现就做好2015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一、2015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内容符合卫生人才培养的需求,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推广性的特点。要求近几年通过了省科技厅或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项目均要组织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作为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通过评审立项者,将给课题负责人及授课教师授予相应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2015年鼓励和支持申报全科、儿科和精神卫生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每个项目只能在一处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含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申报或备案均不收费。三、2015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含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实行网上申报、评审和公布(网址:http://cmegsb.cma.org.cn)。四、申报时间:(一)新申报项目:2014年7月15日-9月5日;(二)申报备案项目:2014年7月15日-2015年1月5日,请在申报时间内进行网上申报,愈期不予受理。五、申报材料:要求各科室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网上申报,并将申报表纸质材料(在网上填好后可直接打印)一式一份交科教科。六、备案项目:已批准为2014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的项目,在项目举办完成后,须在网上填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汇报表》,并将完成情况及一套完整材料一式一份报科教科。如在2014年需要继续举办的项目,请在网上填写《2015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备案表》,并申报备案项目。七、联系方式科教科周欣

关于组织申报江西省 2015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科室:按省科技厅通知,2015年度江西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已开始申报。请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按照《指南》并在医院指定的时间内进行申报。2015年度省科技计划包括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协同创新体)、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开发与产业化计划、对外科技合作计划、科技条件平台与人才团队建设计划和基础计划六个大类,分为重大、重点及一般项目三个层次,实行分类申报和分层次管理。一、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项目(一)重大专项(科技协同创新体)围绕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一批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体。以龙头企业牵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目标项目为载体,集聚国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类优势科技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极具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二)重大项目1、技术研究类项目。重点围绕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重大工艺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和公益性事业发展需求为重点,主要解决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核心科技问题,突破技术瓶颈制约,协同创新,集成攻关,实现突破。2、成果转化和示范类项目。以发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惠民为重点,促进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着力推进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社会公益技术成果的开发、应用、示范、转移、辐射、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3、科技合作类项目。针对我省产学研合作基础好,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机构,开展以合作研究、技术引进等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合作。4、基础研究类项目。针对全省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带动性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的研究,以重大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科学等我省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和民生科技的前沿科学问题。5、软科学类项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点围绕强化创新升级、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等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突出为决策咨询服务的导向,突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二、重点及一般项目重点和一般科研项目,围绕解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以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自主创新、掌握知识产权和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目标,以市场应用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技术需求为导向,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战略产品,增强我省核心竞争力,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技术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计划类别1、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协同创新体计划);2、科技支撑计划:(1)工业领域(含火炬计划);(2)农业领域;(3)社会发展领域;3、科技开发与产业化计划:(1)星火计划;(2)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计划;(3)发明专利产业化技术示范;4、对外科技合作计划;5、科技条件平台与人才:(1)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2)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3)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4)优势科技创新团队;6、基础计划:(1)自然(青年)科学基金计划;(2)软科学计划。四、申报方式各类计划项目全部实行网上申报,使用《江西省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网上申报,由省科技项目服务中心统一受理。江西省科技厅网址http://www.jxstc.gov.cn。五、申报要求本年度的项目申报受理信息系统已对限制性要求进行预设,涉及项目申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推荐单位主要要求如下:1、凡在我省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内资控股企业以及中央在赣单位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鼓励与省外高校和国家级大院大所联合申报。2、在研项目总数达到3项者不能申报(包括主持人和参与者),其中各单项计划(即科技支撑、科技开发与产业化、对外科技合作、人才、软科学、自然(青年)科学基金计划)项目不超过2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不在限项之列。3、申报人不得将同一(或实施内容基本相同的)科技项目向多个科技计划重复申报,一经发现将取消该申报人本年度科技项目的申报资格。4、申报人须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软科学、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计划等按自行要求执行,详见《指南》)。申报重大项目负责人须具备高级职称以上,并具备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5、申报人不得有到期未验收的省科技计划项目。6、申报人已主持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省教育厅落地计划项目或省其他厅局重大项目未验收结题的,不能再次申报重大项目。7、各级政府公务员、专职科研管理人员和已退休科研人员不得参与项目申报。六、申报时间请各申报人及时完成项目的申报工作。8月20日以后,可登录《江西省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并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超过时限规定的将不予受理。网上申报、推荐及送交纸质材料时间安排如下:1、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开发与产业化计划(含发明专利产业化技术示范)、对外科技合作计划,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9月25日18:00,报送纸质材料时间9月29日前。2、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和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9月26日18:00,报送纸质材料10月10日前。3、自然(青年)科学基金计划、软科学计划,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9月29日18:00,报送纸质材料10月10日前。4、科技协同创新体、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申报截止时间为12月5日18:00,报送纸质材料12月10日前。附件:2015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联系人:江锦良张婧88691867科教科2014年8月8日

关于申报南昌市2014年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科室:根据南昌市科技局(网址www.ncinfo.gov.cn)网上通知,2014年度南昌市科技计划项目现已开始申报。为做好此次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申报人员认真阅读《关于组织2014年南昌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附件1)、《2014年南昌市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指南》(附件2)和《2014年南昌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须知》(附件3),明确其中的申报要求和有关限制条件。二、按附件1通知要求,与南昌市签订市校合作协议的省属高等院校只能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原则上归口科技支撑计划(产学研合作领域)”,注:项目必须与南昌市行政区划内注册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并需提供与合作单位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对纯属基础理论研究的项目,不予受理。三、请申报人认真阅读附件3申报须知中第二点“科技支撑计划”中的申报条件及申报材料。注:与南昌市签订市校合作协议的省属高等院校为主体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与申请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1:1。另今年驻昌高等院校实行限额申报,其中南昌大学申报项目不超过4项。四、请申请人登录“南昌市科技服务平台”(http://www.ncppc.cn)点击左边用户登录里的注册,再点击“单位会员注册”,所属单位名称填“南昌大学医学院”,会员帐号、登录密码自己设,提交后待企业管理员审核,审核通过后成为该企业的会员,已有登陆帐号和密码的申请人员不必重新注册。五、申报时间及方式1、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14年8月30日,申报人请登陆南昌市科技服务平台(http://www.ncppc.cn)点击特色服务中的项目申报,用自己注册的帐号、密码登录南昌市科技服务平台会员中心,在网上填报(包括《南昌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南昌行政区划内注册的企业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项目科技查新报告、项目前期研究基础成果证明等相关材料)并提交完成。(各类计划项目的申报表格见南昌市科技局网和南昌市科技服务平台“下载中心”栏目)。2、审核受理。通过我校审核的项目,南昌市科技局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对申报项目再进行审核,主要针对申报单位提交的项目材料是否真实有效和完整,是否符合申报指南的支持范围,是否符合申报条件。不予受理的项目,在项目申报管理系统中反馈不受理原因。3、书面报送。项目受理后,医学院科研办将通知申报人报送与电子版内容完全一致的纸质材料(A4纸双面打印,装订成册)一式一份到医科办。联系人:石萍电话:13870603333江锦良电话:88691867附件:1.关于组织2014年南昌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2.2014年南昌市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指南3.2014年南昌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须知医学院科研办2014年7月25日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院开展节能周宣传活动

今年6月8日至14日,我院节能办开展了以“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普及节能低碳知识。此次节能宣传周以张贴宣传画、布置宣传展板、悬挂节能宣传横幅、医院网络宣传等形式,向全院职工及病人家属普及节能和低碳常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节能责任意识和知识水平。(汤韫昊)

江西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 救助身份不明或贫困患者

我省出台了《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设立省、市两级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身份不明患者、无力支付医疗费的贫困患者均可依据条件获得此项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各界捐赠等多渠道筹集。省、市级财政部门应将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的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资金规模原则上参照当地人口规模、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域内应急救治发生情况等因素确定。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向救助基金捐赠资金。境内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捐赠的资金按规定所得税优惠政策。救助对象为本省境内有能力但拒付费患者不能救助《意见》明确了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由医疗机构申请支付。支付范围是无法查明身份且无力缴费患者所发生的急救费用;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的患者所拖欠的急救费用,并明确救助基金不得用于支付有负担能力但拒绝付费患者的急救费用。救助对象发生的急救费用先由责任人、公共卫生经费、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等渠道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参保人员符合政策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由相应基金按照规定支付;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按规定给予救助。无上述渠道或经上述渠道支付后费用有缺口的,由救助基金给予支付或补助。多部门共同管理省卫生计生委负责监督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及时、有效地对急重危伤患者施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卫生计生部门将负责监督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无条件对救助对象进行急救,对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依法查处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虚报信息套取基金、过度医疗等违法违规行为。按照规定,应急救治结束后,医疗机构应当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查明欠费者的身份,对已明确身份的患者,应当及时追讨欠费。对于无法查明身份或者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的患者发生的急救费用,医疗机构向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提交证明材料申请支付。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向医疗机构支付欠费后,又查明患者身份或查实患者有负担能力、有其他支付渠道的,医疗机构和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患者追偿欠费。

取消特需医疗是大势所趋

如果在普通门诊和普通病房都供不应求前提下,盲目增加特需门诊和特需病房,难免有少数人挤占多数人的公共资源之嫌。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让公立医院不必依赖特需服务而弥补亏空,让医生靠提供基本医疗就能获得体面的收入。据报道,上海很多公立医院剥离“特需医疗”,全部放到两大医学园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和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让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资源对接。有专家提出,特需医疗应该彻底退出公立医院。同样一家医院,有普通病房,也有特需病房;同样一位专家,有普通门诊,也有特需门诊。而普通和特需,价格往往相差十几倍。这是我国公立医院的一道独特“景观”。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由于缺乏面向高端人群服务的医疗机构,部分公立医院开设特需医疗部或国际医疗部,主要针对外宾或高干等人群。为了满足公众的特殊需求,很多医院又推出了专家特需门诊。例如,一名专家普通门诊挂号费是14元,特需门诊就可达到几百元。如今,公立医院特需医疗的“身份门槛”已经淡化。虽然价格不菲,依然供不应求。为此,政府明确要求: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有人尖锐地指出,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如同在公立医院身上“割肉”。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合理。一是政府投入不到位,医院必须靠自我创收维持生存。二是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严重背离价值规律,很多普通医疗都是“亏本买卖”,做得越多,赔得越多。因此,特需医疗成为一条特殊的补偿渠道,医院增加收入,医生获得补偿,谁愿意动自己的“奶酪”呢?公立医院开设特需医疗,在全世界是罕见的,因为这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背道而驰。在任何国家,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目的都是保障基本医疗,而不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很多大型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基本医疗服务尚难保障。如果在普通门诊和普通病房都供不应求的前提下,盲目增加特需门诊和特需病房,难免有少数人挤占多数人的公共资源之嫌,不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因此,取消特需医疗是大势所趋。也有人认为,社会对特需医疗服务有需求,公立医院有资源优势,而私立医院也不具备服务能力,为什么公立医院不能干,非要把市场让给私立医院呢?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多年来,我国公立医院定位不清,大病小病通吃,普通特需并举。很多医院盲目追求高精尖,偏离了公益性轨道。尽管公立医院举办特需医疗,也是为了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公立医院的首要职责是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如果公立医院利用公共资源与私立医院竞争高端医疗,无疑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既压缩了社会资本办医的空间,也背离了公立医院的方向。因此,公立医院应集中精力办好基本医疗,并逐步实现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对于特需医疗服务,完全可以交给社会资本来办。凡是市场能办的,政府就不该抢着办;凡是市场失灵的,才是政府该干的。公立医院保基本,私立医院做高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市场提供私人产品。这才是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模式。当然,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医疗,是一场利益的博弈,需要有配套政策作支撑。首先,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必须承担起基本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让公立医院“吃得饱”。同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让公立医院不必依赖特需服务而弥补亏空,让医生靠提供基本医疗就能获得体面的收入。如果公立医院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坚持公益性就成为空谈。其次,逐步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既为社会资本办医释放人才资源,也为医生薪酬市场化创造条件。俗话说,草多禾苗稀。如果公立医院任凭特需医疗“野蛮生长”,基本医疗的“禾苗”就会被“杂草”吞噬。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改的重要目标。政府应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为取消特需医疗创造条件,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祛黄褐斑最好快的方法

黄褐斑可通过氢醌乳膏、化学剥脱、激光治疗、口服药物、防晒护理等方式改善,通常与紫外线暴露、激素变化、遗传因素、皮肤炎症、药物副作用等原因相关。1、药物涂抹:氢醌乳膏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临床常用浓度2%-4%。氨甲环酸乳膏可阻断黑色素细胞信号传递,熊果苷作为天然提取物具有温和淡化效果。需连续使用8-12周,可能出现局部刺激反应。2、医美治疗:化...
聂小娟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糖尿病能不能吃山药

多数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山药,需注意控制摄入量并监测血糖反应。山药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对血糖影响较温和。每100克鲜山药约含12-15克碳水化合物,建议单次食用量控制在50-80克。烹饪方式选择蒸煮优于油炸,避免与高糖食物同食。部分品种如铁棍山药黏液蛋白含量更高,可能延缓糖分吸收。1、血糖控制稳定期:糖化血红蛋白≤7%的患者可将...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糖尿病人能喝油茶吗

糖尿病人可以适量喝油茶,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油茶的主要成分是茶叶和油脂,虽然油脂对血糖的直接影响较小,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热量超标,影响体重和血糖控制。油茶中的茶叶含有茶多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油脂含量较高,过量饮用可能增加热量摄入,不利于体重管理。糖尿病人饮用油茶时,建议选择低油脂的配方,避免添加过多的糖分或其他高热量配料...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糖尿病人能吃奶油吗

糖尿病人可以适量食用奶油,但需严格控制摄入量。奶油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和热量,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和体重增加,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奶油并非完全禁忌,但应选择低脂或无糖的奶油产品,并注意与其他食物的搭配。奶油中的脂肪含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时需注意控制总量。奶油中的饱和脂肪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已存在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糖尿病人能吃荞麦吗

糖尿病人可以适量食用荞麦,荞麦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有助于血糖控制。选择全谷物荞麦、控制摄入量、搭配蛋白质、避免精加工产品、监测血糖反应是关键注意事项。1、全谷物优先:选择带壳荞麦米或全麦荞麦粉,保留麸皮和胚芽的营养成分。全谷物荞麦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含6.5克纤维,可延缓葡萄糖吸收速度。避免选择荞麦精粉或即食荞麦片等加工产品,加工过程中纤维损失可能导致升...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初期糖尿病能治好吗

初期糖尿病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治疗得到有效控制,但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初期糖尿病通常指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早期阶段,此时患者的血糖水平已经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严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一阶段的患者如果能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甚至避免发展为严重的糖尿病。1. 初期糖尿病的治疗措施:初...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小孩老是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可通过行为训练、环境调整、营养补充、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现象可能由生理发育未成熟、睡眠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多动症倾向、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 1、行为训练: 通过结构化任务培养专注力,如每天15分钟拼图或积木游戏,采用番茄钟法分段完成作业。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完成目标后给予非物质奖励。避免同时布置多项任务,每次只安排单一指令。 2、环境优化: 减少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干扰,学习区域保持简洁无杂物。使用防噪耳塞降低环境噪音,选择自然光线充足的场所。建立固定作息表,确保每天相同时段进行专注训练。 3、营养干预: 增加富含Omega-3的三文鱼、亚麻籽,补充锌含量高的牡蛎、牛肉。早餐搭配全麦面包和鸡蛋,避免高糖零食。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4、心理评估: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可能表现为持续6个月以上的分心、多动,伴随学习效率低下。通过Conners量表筛查,表现为冲动行为、情绪控制困难。需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鉴别诊断。 5、医学干预: 确诊ADHD后可考虑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托莫西汀等处方药。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改善前庭功能,每周3次游泳或平衡木练习。家庭治疗需配合行为契约法,避免体罚等负面管教。 保证每日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篮球,促进多巴胺分泌。增加亲子共读时间,选择需要持续专注的绘本故事。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学龄儿童每天需保持9-11小时睡眠。持续6周无效或伴随攻击行为时,建议儿童心理科就诊评估。注意避免在餐后立即进行专注力训练,血糖波动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邵红
邵红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