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超声科简介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拥有一支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及精湛医疗技术的超声医疗团队,同时也是高素质的学术人才梯队。超声科现有27名工作人员,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博士学位1人,在读硕士1人,聘用人员10人。科主任程印蓉担任全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腹部专委会、妇产科专委会理事、四川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成都市医学会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市超声工程学会常务副会长及理事等学术团体职务。超声科通过多年的努力,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已成为成都地区超声医学的领头羊。

科室医疗设备先进,目前拥有Medison V20、HITACHI EUB-7500等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以及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配备最先进的各类型探头,功能齐全,性能良好,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可满足全身脏器的检查需要。

科室优势项目有:

1、产科实时三维超声独特的表面立体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更直观地动态观察胎儿颜面部、体表发育情况,形象逼真,有助于检测胎儿畸形及子宫畸形、腔内病变,也可用于其他部位占位性病变的三维成像。

2、胃肠道超声检查:通过饮水或者饮用对比剂以及灌肠等方法,对胃肠道疾病进行无创性检查,经济简便,同时满足了不能耐受腔镜检查患者的需求。

3、超声造影:利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更加精确,也能够对肿瘤治疗效果进行更加有效的跟踪,帮助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弹性成像:对乳腺团块的硬度进行评估,从而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

5、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及治疗:目前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的腔内穿刺、组织活检以及射频治疗。所有诊断仪均配备计算机超声图文工作站,实现图文数字信息化管理,可将图像及检查报告直接传输打印,更加快捷及时,并可将资料永久保留,便于随诊时对比参考。

年均检查人次近12万,其中全年产前筛查超声检查人次达到近1万人次。

科室承担了省卫生厅项目科研项目2项,在各类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累计超过50篇。参编浅表超声诊断专著1部,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级超声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科室还承担大专院校临床实习、下级医院进修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超声专业教学任务,每年为基层医院培养30余名超声技术骨干医师,每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2项。

展开

科室医生

(共4位)
查看更多>>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桥本甲状腺炎、甲亢突眼、乳腺结节。
  1、腹部、妇产科、小器官、血管、胃肠各种疾病及疑难重症的超声诊断;2、超声介入治疗
急腹症、骨关节疾病等疑难病症的超声诊断,擅长应用三维超声诊断各科疑难疾病
对各种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的超声诊断有一定的造诣,尤其在介入性超声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各种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的超声诊断有一定的造诣,尤其在介入性超声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我院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精神,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在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推荐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确定了首批208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17个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临床培养基地)、309个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基层培养基地),四川省获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3个、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16个。我院同时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也是成都市级医疗机构中唯一的同类基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是承担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的规范化培训机构。我院作为培训基地要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项规定,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相关条件,确保培训质量。特别是要注重培训过程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评价,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作出贡献。

心内科成功举办国家级继教项目

为推广高血压防治社区适宜技术、培养高水平社区心血管防治队伍及促进我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科的学术交流,由我院心血管内科申报的国家级[项目编号2014-03-01-261(国)]、省级[项目编号14-01-0301267]、市级[项目编号20140301002]继续教育项目“社区高血压防治适宜技术管理培训”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心衰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编号(川)01-02-02-003]”,于2014年6月6日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学术厅成功举办。培训班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新军教授及张庆教授分作“从新指南看高血压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路线图”专题讲座。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四川省名中医吴时达主任医师作“心衰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专题,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闫亚非主任医师作“201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国专家共识”、副院长罗俊主任医师作了“高血压治疗的现代策略”、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秦方副主任医师作了“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心血管研究室副主任陈新云博士“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专题讲座,内容涵盖近年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心血管临床及基础学科新进展,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这次培训共有来自省内100多家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近40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时间安排合理,专家讲课安排紧凑,中午各专家及与会学员有短时间的休息。培训班还安排专人负责幻灯片、电脑、投影仪,专人负责解答与会人员疑问,并及时解决学员多方面的困难。心血管内科组积极认真全面准备,以高质量服务于培训学员,培训班尽管学员众多,但课堂秩序井然,这次心血管内科举办国家级继教项目总体上非常成功。

我院成为床边医疗系统省内首家试点医院

医院床边信息娱乐系统(BES)以安全、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系统和可管控的信息内容及娱乐节目,为医院和病人搭建信息沟通平台,解决住院病人及陪护的信息、娱乐需求,提升医院人性化服务水平。我院作为省内首家试点医院,将首先在第二住院楼16楼老年病科一病房为患者提供床边信息娱乐系统。试用期间,患者在病房内可通过床边安装的智能终端收看电视直播节目、视频点播、阅读报刊、玩游戏、点餐、查阅医院相关信息发布等。该系统由患者自主操作,自娱自乐,调节心情。试点成功后将逐步在医院其余科室进行推广。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顺利通过市医保局门诊特殊疾病认定医疗机构评审

2013年12年19日,市医疗保险管理局定点医疗管理处候处长、市医保局定点管理处工作人员以及来自各大医院的门诊特殊疾病评审专家一行6人,对我院申请成为门诊特殊疾病认定医疗机构做了现场评估和认定。专家成员分为3组,分别对血液、肾内、神内、肿瘤、内分泌、心内等科室就门特病种、医疗设备、医务人员资质及配置、信息系统建设、门特管理制度规范、门特病人档案管理等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考核和评分。参与此次门诊特殊疾病认定医疗机构评审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规范管理给各位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给与了高度评价。在相关科室主任的陪同下,圆满完成了评审工作,市医保局于2013年12月30日公示我院成为成都市门诊特殊疾病认定医疗机构。

我院北区获得“2013年度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 优秀单位”称号

我院北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在医院的领导下,在成都市卫生疾控中心和锦江区疾控中心指导下,坚持以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处理和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为重点,加强传染病报告与管理。本年度完善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医院传染病疫情自查奖惩制度、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网络直报人员工作职责、医院传染病登记和转诊制度等。我院北区在本年度的传染病报告、发热病人日报告、腹泻病人周报告中无1例错报、漏报及误报发生,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我院北区被成都市锦江疾控中心评为“2013年度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优秀单位”。院感部汪莉文被评为“2013年度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优秀个人”。

我院又增加二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根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文件(川中医药办发[2013]93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2013年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的通知》。我院肿瘤科、骨伤科被立项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四川省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2013年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第二批四川省“十二五”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医院积级组织临床各科进行申报,经过省、市中医药管理局的评审,我院肿瘤科、骨伤科被立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2013年7月12日医院科教部召开了立项科室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的工作会,陆志明副院长出席了会议,会上根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对二个专科的三年建设周期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严格按照《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工作管理办法》、《四川省重点中箕专科(专病)建设及验收标准》和专科建设规划切实开展建设工作,注重培育人才梯队,努力提高学术水平,突出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特色与优势,按照建设规划将科室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重点专科。

我院获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表彰

2013年5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单位进行了表彰,我院荣获“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称号、呼吸内科一病区荣获“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称号、护理部主任刘素蓉荣获“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我院护理发展史上载入史册的一件大事,凝聚着院领导以及850名护理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全院护理人员应以先进为榜样,继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推动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我院护理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我院结合自身特色对地震灾区伤员进行中医干预治疗

我院结合自身特色对地震灾区伤员进行中医干预治疗,4月22日上午在徐荣华院长的亲自安排下,由业务院长王勇强带队,带领我院的全国名中医王晓东主任中医师及四川省著名中医骨伤推拿专家孙蓉德主任中医师,来到地震伤员床傍对患者进行中医干预治疗。在王院长的带领下,他们来到骨外科二病区和骨外科地病区,详细询问了每个伤员的伤情,对伤员们望、闻、问、切,辨证施治。一些骨伤患者因各原因出现了大、小便困难,有的患者伤处瘀血严重等。全国名中医王晓东主任中医师及四川省著名中医骨伤推拿专家孙蓉德主任中医师都逐一对这些患者开出了中药方剂,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进行心理上的疏导。随后又到神经外科、ICU重症病房看望了地震伤员。对所有伤员都提出了下一步的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我院是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有着非常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在各种抢险救灾及重大疾病防治中都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膀胱癌是怎么引起的

膀胱癌可能由长期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感染、遗传因素及饮用水污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经尿液浓缩后长期刺激膀胱黏膜,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6倍。戒烟可降低风险,确诊后需通过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监测病情。2、职业化学暴露:长期接触苯胺染料、橡胶制造中的芳香胺类化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如何治疗转移性膀胱癌

转移性膀胱癌需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方法包括全身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局部放疗及姑息性手术。1、全身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核心方案,常用药物有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甲氨蝶呤联合长春碱等。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并延缓转移进展,但需评估患者肾功能及体能状态。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是常见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2、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的术后护理和随访

膀胱癌术后护理与随访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排尿功能恢复、并发症预防、定期复查及心理支持。主要措施包括导尿管护理、膀胱功能训练、饮食调整、影像学复查和情绪疏导。1、导尿管护理:术后通常留置导尿管1-2周,需保持引流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流感染。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观察尿液颜色和量,若出现血尿加重或絮状沉淀需及时就医。导尿管拔除前需进行膀胱造影确认吻合口愈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膀胱癌术后需重点关注伤口护理、排尿功能恢复、感染预防、饮食调整及定期复查。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术后引流管维护、尿液颜色监测、适度活动促进康复、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严格遵医嘱随访。1、引流管护理:术后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需保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每日记录尿量及性状,发现血尿加重或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告知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反流引发感染。通常术后7-10...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的患病因素有哪些

膀胱癌的患病因素主要有长期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炎症、遗传因素以及饮水习惯不良。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芳香胺类物质是明确的膀胱癌致癌物,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倍。烟雾中的有害成分经肺部吸收后通过尿液排泄,长期刺激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导致DNA损伤和异常增殖。戒烟10年后风险可降低至接近非吸烟者水平。2、职业化学暴露:接触苯胺染料、橡胶、皮革、印...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全身脉搏跳动强烈明显怎么回事

全身脉搏跳动强烈明显可能与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增强,从而出现全身脉搏跳动明显的情况。通常伴随面色发红、呼吸急促等症状。可通过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方式平复情绪,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 2、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后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以满足机体供氧需求,可能引发脉搏强而快的表现。运动停止后30分钟内多可自行缓解。建议运动前后做好热身与放松,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 3、贫血 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通过增加搏动次数代偿供氧不足,可能出现心悸、脉搏增强等症状。常见病因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等药物,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 4、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导致心率增快、脉搏增强,常伴有多汗、手抖、体重下降等症状。需通过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控制激素水平,必要时进行放射性碘治疗。 5、高血压 血压升高时血管壁压力增大,可能感知到强烈搏动,长期未控制可能损伤心脑血管。可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等降压药物,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并定期监测血压。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随胸痛、头晕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完善心电图、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高血压或甲亢患者需长期遵医嘱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高云
高云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