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点学科之一,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老专家陈维秀、叶季铭、费云捷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设成为享有一定声誉的特色专科。目前拥有50张床位,并配备有八张床位的心脏监护病房和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等先进设备。心血管内科每年要收治大量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重度高血压、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心包填塞等危重疾病的诊疗规范熟练,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心内科在上世纪70年代即开展了平板运动和踏车运动试验,在老主任带领下,自主开发的心脏平板运动试验设备曾获上海市科技成果奖。1978年安装第一台体外临时起搏器,1989年安装了第一台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从最初的单腔按需起搏器开始,目前发展为双腔、多功能起搏器,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80年代初开始,进行漂浮导管气液动力学监测工作,是国内最早开展此项工作的单位之一。当时在市内及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曾应邀外出指导开展该项工作,在我院担任的“七五”国家攻关课题“肺动脉高压无创检测”中完成了血液动力学监测的任务。90年代先后开展了晚电位、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测定工作。近年来与呼吸内科合作探索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在左心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取得成功。目前,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已成为救治左心衰竭的常规手段之一。我院是市内最早建立心脏监护病房的医院之一,迄今已救治了大量心血管病人,去年更新添置了全新的监护设备后,在抢救危重病人中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十年来心血管领域的进步日新月异,为紧跟医学发展前沿,科内经常组织专题讲座,学习介绍国际上大规模的循征医学成果和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脂血症的最新治疗指向。及时运用于临床医疗,使得急性心梗的抢救成功率大幅提高,危重心力衰竭的救治水平有了很高知名度。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参与了多次市区科研项目,其中作为国际科研科研课题“第二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CCS—2)”的参加单位,因其质量优良,获表彰证书。关于高血压病发病机制研究课题“尾加压素Ⅱ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的水平和降压药物对尾加压素Ⅱ水平的调控及其机制”入围市级科研擂台赛。近十余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显示了强势的优越性,为早日掌握这项造福病人的治疗技术,科内积极选送骨干医师外出进修,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今年医院将引进购置大C臂DSAX光机,届时心内科将开展这项诊疗项目。
经过努力,心内科已建成一支梯队健全的队伍,目前拥有专科医师12名,其中正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为提升科内业务水平,积极选送骨干青年医师进修学习,已有硕士2名,在读硕士2名,经过区内、院内擂台选拔赛先后有2入选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人入选医院新星培养计划。全体心内科医师,充满信心,努力将心内科建设成为一支医德高尚、业务精湛、技术娴熟的队伍、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科室医生
(共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