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血管内科奠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历经以著名中医心血管疾病专家董晓初先生、阮士怡教授、张伯礼教授等为代表的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开拓进取,尤其经石学敏院士的高瞻远瞩、指点江山和新领导班子的悉心呵护、信任支持,学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今在毛静远主任的带领下使学科实力规模名列全国前茅。
1981年,由阮士怡教授主持的“益气养阴法65l丸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荣获天津市科协优秀成果二等奖,是我院文革后第一批科研获奖项目。2002年3月20日,中医心血管学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中医药重点学科协作建设单位。2002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被国家人事部评为“科学技术突出人才”,被卫生部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3年毛静远主任获年度天津市十五立功奖章。2005年12月,张伯礼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10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招标中,现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毛静远教授主持的“中医临床效应评价方法研究”项目中标立项。标志着我科在心血管病的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200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遴选结果公告,我科成为冠心病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单位。
实力规模,全面发展
心血管内科现拥有普通病床70张,CCU病床6张,床位使用率达98%以上。学科人才济济,现有医师2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9人,医学博士4人,医学硕士12人。门诊每天有十余位精通中西医的专家应诊,病房由三级医师组成立体诊疗集体,他们既有高超的中医诊疗技术,亦具有较高的西医诊疗水平,这里云集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病方面的专家团队,是国家级心血管临床药理基地,是院级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心血管研究方向基地,是国内最大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科之一。
心血管内科设有冠心病单元、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心脏生理检查室,心血管介入中心。拥有全新的C型臂X线心血管造影系统、中央心电监护设备。心脏生理检查室配备有先进的设备,开展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RB)、倾斜床试验(用于晕厥诊断)、经食道心脏电生理检、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等心血管无创检查。我科始终保持心血管现代诊疗技术的先进性,近年已全面开展了心血管介入诊疗新技术,主要包括冠脉造影、心室造影、大血管造影、心室测压、右心导管检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心内电生理检查、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等高新技术,为学科发展搭建起高技术平台。
科学研究,特色创新
心血管科历经半个世纪,经几代人的努力,研制了六五一丸、冠心宁、降脂软脉系列、新生脉散片、参麦口服液、粘脂饮、脉安宁、补肾抗衰片等十余种有效独特制剂,临床疗效显著,学科科研成果累累,获得20余项科研成果奖励。
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低血压病、高脂血症、高粘滞血症以及老年痴呆、肥胖等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水平,建立了多种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的立体特色治疗方法或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卓著的效果,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在国内外均具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