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科简介
风湿免疫科成立于1993年,同年开设风湿病专科病区。2011年8月21日风湿组正式独立为风湿免疫科,任命姜林娣主任医师为科主任。风湿免疫科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山医院临床药理试验基地,承担及参与多项国家、市局级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科研项目。
风湿免疫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主任医师1名,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3名以及研究生:专科门诊(周一至周五全天)每年诊治病人约2万例次,病房床位23张,每年收治病人近1000例,特色病种:系统性血管炎(大动脉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白塞氏病等)、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still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脂膜炎等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科立足于中山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整合多科室技术力量,综合和协同治疗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在诊治疑难和危重病例方面积累了不少的临床经验,有效地组织了多起危重病人的抢救,参与全院疑难病例的诊治,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均达到优良,多次受到患者的高度赞许和肯定,实现了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优质医疗服务的目标。
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炎症肠病性关节炎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风湿免疫科收治病例较多的病种,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规范的诊治流程,使患者得到更早的诊断与治疗,明显提高了疾病缓解率,改善了预后。风湿免疫科联合超声诊断科在1994年即开展了介入B超可视引导下肾脏穿刺,显著提高组织获取率和减少出血等并发症。近年又联合放射诊断科在国内较早地进行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血管炎的核磁共振诊断和疾病活动性评估,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与严重度评估提供确切的客观依据。风湿免疫科拥有一支团结合作、技艺精湛的团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项成果在国内学术大会上进行了发言交流,并发表在国内外知名医学杂志上。
风湿免疫科近年来,在姜林娣主任的带领下,较早地在国内开展大动脉炎的综合诊治,通过MRA、CTA等检查提高了大动脉炎的诊断率、有效地进行疾病活动度的判断,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度,实现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与血管外科、心外科、胸外科合作探索大动脉炎内外科综合治疗策略。迄今为止,共有百余名大动脉炎患者从中获益。
风湿免疫科与放射诊断科合作在国内率先应用双源CT进行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减少了患者进行关节腔穿刺等有创检查的概率,使更多的痛风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011年11月创建的“中山痛风之友”平台,通过定期开展讲座的形式,普及痛风相关知识,提供详细的咨询,深受患者的欢迎。
风湿免疫科特色专病门诊
类风湿关节炎专病门诊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发性小关节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炎症性关节疾病,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常有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早期诊治对减轻炎症、延缓关节毁损非常重要。风湿免疫科采用血类风湿因子、血抗环胍氨酸肽抗体、B超、核磁共振、CT、关节腔穿刺关节液检查等综合手段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诊断,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规范的治疗措施以及指导患者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
关节炎诊治整合门诊
关节疼痛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非常高,不同年龄均可以出现,且病因复杂多样,加大了关节炎性疾病诊治的困难。为提高关节病诊断效率,优化炎症性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综合治疗方案,风湿免疫科2011年起开设了关节炎诊治整合门诊,整合多学科专家团队,包含风湿免疫科、骨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放射诊断科、超声诊断科等,为患者提供便捷有效的诊治路径。主要适应症包括超过3个以上多关节炎诊断不明、经3个月规范治疗无效的、单关节肿胀诊断不明或经3月治疗无效、小于40岁腰背持续性疼痛超过3月。
展开